
4月8日,日發控股集團董事長、CEO吳捷先生隨浙商代表團赴美訪問。本次訪問意在通過與美國企業、企業家、經理人的零距離接觸,了解學習美國企業,尤其是美國企業管理的前沿信息;通過與知名經濟學家探討交流,解答企業家在經營理論與企業實踐中的疑惑;通過與美國政府官員對話,代表中國企業家發出浙商的聲音,從而使浙商的影響和形象從單純的經濟領域走向更為廣闊的社會空間。訪問將歷時2周,涉及芝加哥、華盛頓、加州等多個經濟中心。由于本次活動潛在的社會價值和新聞價值,目前國內最大的財經報紙《21世紀經濟報道》已初步確定對本次活動進行全程和深度報道。 吳總隨團首先抵達芝加哥大學,作為浙江知名企業家代表,結合自身經歷就中國私營企業的創立、發展和傳承發表題為“人生絢麗 知者不惑”的演講,以下是吳總講話稿內容:尊敬的芝加哥大學的老師們、同學們,女士們、先生們: 首先,我感謝這次聚會的組織者,使我有機會來到世界著名學府芝加哥大學,同諸位相聚在這風景如畫、人文薈萃的勝地。 眾所周知,芝加哥大學是全球著名的私立大學。由石油大王j.D.洛克菲勒捐資創辦。是國際公認的高級學術研究中心,也是世界有名的成人教育先驅。它來自于企業,又以學術成就與科學創新服務、回報于企業。作為中國民營企業的一員,我深為感佩! 今天,我們沐浴在芝加哥大學和絢的陽光下,共同感受其悠久、深厚的歷史與文化。我演講的主題是“絢麗人生、知者不惑”,簡單地介紹一下一個生長于中國的家族企業,對歷史的回顧、對現狀的思索、對未來的想法。期待能夠拋磚引玉!中寶系企業集團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創業之初 我出生于1967年,文革中的中國社會禁錮,一貧如洗。鄉村更是不堪,在大饑荒的歲月每天都會有人餓死。貧苦使多數人沉淪,但也使先知者覺醒。1982年,我的父親,一個普通的手工藝人,冒著極大的風險接手了一家塑料加工廠,總資產不足一萬美元。那時候的中國是完全的計劃經濟,所有的物資都是按計劃生產。國有、集體企業享受著最龐大的資源,最廣泛的特權,留給私營企業的空間非常小。但中國有句老話,叫成事在天,謀事在人。天時不好,那就全靠人為。父親憑著吃苦耐勞、節儉勤奮,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慢慢地把工廠發展了起來。
改革開放 中國的國有企業,有著其政策優勢,就是集中社會資源搞大生產。但也有其無法回避的劣根性:職工干多干少一個樣,沒有激勵,也沒有激情,更沒有創造性。而這恰恰是私營企業可以通過對分配制度的改革來加以改變的。父親最不缺乏的恰恰就是這種探索精神和改革勇氣,他可以直面政治風險,不怕坐牢、不怕批斗。時勢造就了英雄,借著鄧小平先生的改革春風,他率先啟動了中國民營企業的股權改革之路,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一個賣方市場,當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被充分激發起來時,財富的到來顯得那么水到渠成:1990年工廠改制成股份公司,同年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公司率先成為浙江省首批股份制改造試點企業。企業從此走上了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
幾何式增長 我們知道,在數字中最為快速的增長就是幾何式的。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十六……1993年,中寶集團孵化了第一家公司,就是由我創立的日發公司,這家公司2002年改組成集團,現在下轄三個產業集團:紡織機械產業、工具機產業和零部件產業。有十余家法人公司,上百家的聯盟企業。如果順利的話,日發精機將會在今年深交所上市。 時隔不到一年,中寶集團又發起設立了萬豐公司。下轄的鋁合金輪轂公司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生產商,在2006年11月,汽車輪轂公司(萬豐奧威002085 sz)在深交所上市。通過這種幾何式的滾動發展,現在中寶系企業集團的總資產達到了15億美元。25年間,企業放大了15萬倍。 企業發展的26年,是充滿艱辛與坎坷的26年,起步之初沒有政策、沒有資源、沒有技術、沒有市場、沒有人才,現在回過頭來看,要回答發展的問題,我想無非就是那一批站在時代前列的父輩們,憑著勇氣、毅力、忠誠、勤奮,辛勤耕耘,才有了今天的成果。而中國的發展也正是企業發展的濃縮。 今年,我41歲,我自己的企業15歲,孔子說:四十而不惑。意思是說人到了四十歲就沒有什么可以顧慮、疑惑的了。更有決心的講法是到了這個年紀已經沒有選擇和后退的心理了。 我的父輩完成了財富的原始積累,許多人認為其中有原罪的問題,最典型的就是通過行賄,轉賣國家物資而取得巨額財富,俗稱“倒爺”,但是就我的個人經歷而言,我家在農村,還有可供利用的特權和資源。我想今天和我同來的伙伴們也沒有這樣的特權,有特權的做不了實業家,太容易取得的財富也太容易失去。 1993年創辦日發公司的時候,我的創業資本比父親多了10倍,有10萬美元。我可以用這些錢來購置設備,招攬人才。而且中央政府當時也已經鼓勵私營經濟的發展,各地興建了許多工業園,大規模的引進外資和技術。中國一片生氣勃勃、萬象更新。 而且極為難得的是,那時的需求也大的驚人,只要有人造,肯定有人買。做什么生意都能發財。我想現在大部分的億萬富翁就是90年代初量產起來的。當然就我個人來說,我算是一個有夢想有追求的人,一沒有去造假,二沒有做盜版,三沒有去做倒爺。而是想著如何產業報國,我們行業中有句口號:要以中國裝備裝備中國。時至今日,造假販劣的被抓了,制售盜版的將面臨法律的嚴懲,而倒爺基本上絕種了。 中國制造的夢想慢慢變為現實。也許,美國人民對中國制造不一定有好感,但請容許我表達一些自己的看法,不久前我看到一本書《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由一個美國記者寫的,她有感于家中充滿了中國制造,心中不免感傷:沒有了中國產品,難道我們美國人真的沒法活了嗎?于是2005年她決定這一年中不買任何中國制造的產品,在這一年中,她抵制中國制造,卻要不斷安慰由于家庭開支急劇上升而憤憤不平、想要造反的老公,而且屢次讓小兒子的愿望落空,再深受買不到生日蠟燭、鞋子等小物品之苦,2005年成了讓她抓狂的一年。其實,根據美國經濟學家的計算,從廉價的中國制造中,平均每個美國家庭能夠享受到的節余在500美元以上,在中國制造上花錢越多,得到的實惠也越大。它的效果相信和布什總統推出的減稅計劃不相上下。所以說中國制造不是威脅,而是雙贏。 對于將來,我相信自己也相信企業,會在健康的軌道上繼續前進,只要世界給我們一個和平的環境,大家在同一個星球上友好的生活。世界只會越來越好!在我們浙江,以及上海、江蘇、廣東、福建等,大部分的企業都是私營企業,很少有國營企業。而這些省份正是中國最有活力、最為富裕、最為安定、最為開明的地方,中國的先哲講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企業家的最大社會責任就是讓員工豐衣足食。 在家族企業的傳承上面,我對我的兒子同樣抱有厚望,如同我父親對我的期望一樣。芝加哥戴利市長就是一個鮮活的案例。老戴利市長在任21年,小戴利市長繼任,又是一個20年,而且現在任期未滿,打破記錄是意料中事。戴利市長還被評為美國最佳市長。我看子承父業有好處,一是他知道前輩創業艱辛,今日成果來之不易,會善加珍惜;二是他自幼耳濡目染,薰陶于企業文化之中;三是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能夠快速成長;四是能善加利用和保護企業老人,深得員工支持。 女士們、先生們! 春天是萬象更新、萬物復蘇的節氣,也是播種耕耘的季節。這次我們帶來中國企業界朋友友誼、和平、進步、發展的種子,希望它能在美國的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開花結果。 最后祝愿朋友們身體健康,萬事順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