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征集的八個標準在設置上有功能的重疊,空調已經是改善房間空氣質量的集大成者,所以必須要慎重推進‘標準制定’市場化的步伐。”昨日,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技術副總經理伍光輝約見本報記者時直言,在國家標準委員會在全國范圍內實施“電器標準招標”后,目前家電業內爭搶行業標準制定的熱潮急劇升溫。
為爭奪“空氣品質”標準話語權,美的與亞都各自率領空調和加濕器兩個產業的各大廠商加入論戰,紛紛推出了自己的“企業標準”,一場口水戰就此拉開。
應征標準演變成口水戰
事件源起于5月25日,當時國家標準委公開向業內征集家電領域行業標準,包括《加濕器性能技術要求》、《移動式空調器通用技術要求》、《電冰箱用全封閉型電動機――壓縮機》、《家用和類似用途空調安裝規范》等8項,鼓勵企業積極參與。
在招標至今的三個月里,各企業紛紛推出行業標準。到6月末,已有20多家企業遞交了申請。據了解,亞都科技早就揚言要為加濕器制定產業標準,但這一次,它爭奪“空氣品質”標準制定的行為卻讓許多空調廠家再也坐不住了。
對此,與會企業人士向記者介紹,標準化的基礎功能就是一個產業門檻,行業技術和服務標準只能通過門檻效應,調節產業技術水平與發展程度。因此,國標委推進家電標準制定市場化是大勢所趨。
企業標準各立山頭
“加濕只是空調的一個功能,完全可以由空調替代,加濕器企業怎么可能制定空氣品質標準?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家廠商突然紛紛醞釀標準,原來設想的‘一潭清水’就要被攪渾了。”伍光輝稱,一些企業不分大小,不講技術實力,故意混淆標準制定與營銷手法之間的界限,不愿意承認和接受新的、有價值的行業標準,催生了“概念戰紅紅火火、標準化自言自語”的尷尬局面。
事實上,早在去年,長虹空調就提出自己是“空氣品質專家”,其研發的增濕系統可以從室外空氣中吸收水分輸送到室內,已經實現了“無水增濕”。美的空調也在大力研發兼具加濕、除臭、殺菌、凈化、空氣清新等其他功能的產品。同時,格力、志高等空調企業也認為,空調本身在空氣舒適度、空氣凈化和空氣流通方面更加具備統一調節的能力,并且類似加濕、換氣等已經是現有空調早已具備的成熟功能。因此有關空氣品質的行業標準應該由空調企業來統一整合,沒必要再單獨設立相關標準,更沒有理由讓空調附屬功能的制造企業成為標準的制定者。
不過,亞都科技總裁何魯敏則對記者反駁認為,亞都目前是全球排名第二的加濕器、空氣凈化器廠商,擁有770多項專利技術,技術保有量在全球是第一位的,所制定的標準將更有說服力。以空氣凈化器為例,在美國汽車主要是以柴油為動力,而在我國機動車主要是以汽油為燃料,其排放的污染物成分不同,就必然導致空氣凈化效果的評價標準不同。
■ 專家觀點
企業成標準制定主力
我國標準制修訂速度仍然跟不上市場變化和產業發展的需要,標準水平低、老化和滯后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此次公開征集家用電器國家標準起草單位,就是要在具備條件的家用電器領域開展國家標準制定的競爭試點,讓有實力和有積極性的企業在標準制定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這是落實標準戰略,推動以企業為主體參與標準制定工作的具體實踐。
――國家標準委副主任陳鋼
行業標準有助凈化市場
企業主體參與國家標準制定不僅可以使眾多的參與主體同時完成不同、急需的標準項目,改變行業標準滯后的現狀,也可以加強企業共同遵守以標準為前提的產品生產,共同抵制假冒偽劣產品,從而有利于凈化市場。
――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霍杜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