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制造”轉型,看臺企凹凸如何走上升級之路
發布時間:2015-12-22

“企業最重要的競爭優勢在于創新,只有產品、技術綜合創新才能立足市場。”凹凸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業務經理陳常青說道。
在11月30日舉行的義烏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上,眾多行業領先知名企業齊聚一堂,紛紛攜帶各自的“高精尖”產品強勢亮相,凹凸作為比鄰而居的實力企業,以當仁不讓之勢,展出了最先進的技術成果。
凹凸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臺灣凹凸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福建泉州投資設立的分公司。公司投資總額達1000萬美元,是集開發、研制和生產為一體的技術型企業,每年制造各種高性能針織大圓機近千余臺。
臺資和臺企,歷來是泉州經濟領域的一支勁旅,當下,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泉州制造”迎來了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這一過程中,身處泉州的臺企凹凸扮演著什么角色?它怎樣一步步與泉州經濟融合?又是怎樣走向泉州針織機械領域的高峰。近日,中國紡機網的記者深入「2015義烏紡機展」凹凸展臺,一探究竟。

堅守科研,成果累累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國內企業產品不斷向多元化、個性化發展。面對激烈的挑戰,擺在企業面前無非就兩條選擇:不進則退。凹凸這里想都沒想,潛心研發,終于苦盡甘來。
雙頭立體鞋面電腦編織機是目前全國乃至全世界唯一使用雙頭雙系統的機器。公司研發團隊經過反復設計、調整,不斷提高機器精密度。凹凸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工程師李日東告訴中國紡機網:“在這個機頭里面,做了一個國家專利的設計,通過這個設計,在很短的針板里放兩個機頭,每個機頭都是雙系統,這樣可以同時(生產)兩片,在同樣的時間,可以做一雙鞋面,這樣效率可以達到完完整整的兩倍。”
除此之外,外形酷似蘑菇的巨大機器——三功位電腦提花調線毛巾機也是凹凸精密多年研究的最新成果。幾百根線從四面八方連接到機器里,按照輸入的程序,機器自動織出各種花樣的針織面料,立體花紋、多重色彩都不再話下,產品一次成型,省去了后續的刺繡或印花工序。
十幾年來,凹凸就只專注于此類提花機的研發和生產。通過和一些研究所合作,凹凸把最初的簡易提花機升級成為了全自動數控產品,正是有了自己的專利和生產線,這款產品成為了業內首創,產品供不應求。
凹凸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生產部副總俞劍華:“這款機器算是首創,因為國外也沒有這個機器,國外只是做到提花沒有變色,我們還增加了變色,所以把它各種功能加在一起,讓它這個產品更具有優越性跟市場的競爭性。”

數控技術“搭臺” 訂單逆勢增長
作為福建省率先實施國家“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示范工程的試點城市,2014年以來,泉州把實施“數控一代”示范工程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
政府領航、企業競發,如今,泉州的不少企業正飛速投身“數控一代”的洪流,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推動“泉州制造”向“泉州智造”轉型。凹凸便是其一。
凹凸精密機械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李日東:“比如說這款鞋面,在橫機上面編織的話,編織一片需要12分鐘。像我們新研發的這款機器,十二分鐘就可編織一雙。”
采用觸摸屏人機界面控制,可根據程序設定,自動編織鞋面,相較于普通的鞋面一體機,這款雙頭鞋面一體機的生產效率提高一倍,而采用人工生產,一雙鞋面則需要耗時6個小時。企業管理部協理傅炳雄告訴記者,這款數控設備亮相市場后,短短幾個月就售出超過300臺,訂單連年增長。
凹凸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管理部協理傅炳雄:“數控技術是未來公司發展的一個方向,它除了能大量解脫勞動力之外,它還可以改善原來手工方面的不足。今年上半年的訂單,整體要比去年的訂單要增長10%左右。”
統計數據顯示,每年全球運動鞋的銷量為60億雙,其中20億雙為跑鞋。專家預測,今后10%為一體鞋面跑鞋,新型智能化鞋面編織橫機的需求量可達10萬臺,產值超過250億元。從中嘗到甜頭的傅炳雄透露,未來企業將加大研發費用投入,同時積極向國內知名高校借力,提升一體鞋面數控設備性能。
大型展會不僅是企業展示的平臺,而且也是反映市場強烈訊息的渠道,通過近幾年的展會情況,不少企業都在感嘆國外市場正在復蘇。對于國外市場的崛起,凹凸精密深有感悟,“除了傳統的印度等東南亞國家,包括南美、歐美等地區的訂單量,也比往日有較大增長,增長幅度超過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