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化大生產的迅速發展,生產和生活在不斷地影響著生態環境,以致造成不利于人類的生產和生存,因此,環境問題已成為當今世界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近年來,國際上對環境質量的惡化與生態平衡的失調十分關注,西歐的消費者們認為,他們已暴露在自己穿著的衣物,尤其是成衣產品所帶來的不可估計的危險之中,稱之為“衣服毒素”和“衣櫥內的化學品”,由此提出了“環保紡織品”、“綠色紡織品”的新概念。所謂“綠色紡織品”是指既要符合IS0 1400O,又要符合紡織生態學的產品。
紡織生態學比較全面的概念應包括:生產生態學、消費者生態學和處理生態學三個方面。
1、生產生態學 廣義的生產生態學包括:天然纖維的栽種、收獲及加工。如:肥料、植物保護劑、生長調節劑、染料、助劑及其它處理劑的使用對環境的影響。
2、消費者生態學 即紡織品在使用過程中和衣物穿著時,所含物質對消費者健康的影響。
3、處理生態學 即紡織品如何處理的問題。如:采用再循環、傾倒垃圾堆里、焚化等方式,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環保紡織品生產的最大困難是染料。我國年消耗紡織染料約12萬噸,只有僅80%左右的染料上染織物。其次是印染助劑,據粗略統計有僅80%左右的凈洗劑在水中。可見,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是很有必要的。
近幾年,世界各國的一些企業和生產廠家都積極開發對身體健康有益無害、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生態標簽”產品。1991年底,維也納的奧地利紡織研究院(Austri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設計出生態紡織品標準100(Oko-Tex Standara 100),德國海恩斯坦研究院采納了該標準,并由“國際紡織品生態研究和檢驗協會&rdquo
檢測內容及控制指標
1、甲醛
甲醛主要來源于樹脂整理劑(如2D等)、固色劑(如固色劑Y、M)、防水劑(如防水劑AEG、MDT、703等)、阻燃劑(如FRC-2、CFR-201、THPN)、柔軟劑(如柔軟劑MS-200、TR等)、自交聯粘合劑(如東風網印粘合劑MY、RF)、分散劑(如分散劑NNO、N、MF、CNF等)、雕白粉等。
甲醛對人體粘膜會造成強烈搔癢,也可能引致呼吸道發炎及皮膚炎,主要會導致產生結膜炎、鼻炎、支氣管炎、過敏性皮炎等疾病。作用時間過長將引起胃炎、肝炎、手指及甲趾發痛等癥。甲醛是過敏癥的顯著引發物,亦可能會誘發癌癥。
從織物上釋放的甲醛僅為百萬分之幾的含量時就會引起以上病癥,所以各國早已定出了控制指標。一般成品中游離甲醛的限量是根據其最終用途而定的,如:
日本商業民工業部[JMTI]根據日本第112號法令(1973)規定了以下服裝的游離甲醛限量為:
直接接觸皮膚的服裝 75mg/kg
直接接觸皮膚較少的服裝(如男女襯衫、睡衣) 300mg/kg
外衣 100mg/kg
2歲以下嬰兒服裝 20mg/kg
美國服裝工業提出各種服裝的釋放甲醛的限量為: 500mg/kg
1984年德國聯邦健康總署提出的“甲醛”報告中指出,高于濃度300mg/kg就會導致過敏反應。
1995年1月國際紡織品生態研究和檢驗協會頒布的Oko-Tex標準100所規定的各種紡織品的游離甲醛限量為:
家具布、窗簾布 300mg/kg
桌布 300mg/kg
不接觸皮膚的衣服 300mg/kg
裝璜織物 300mg/kg
床墊 75mg/kg
接觸皮膚的衣服 75mg/kg
床單 20mg/kg
嬰幼兒紡織品 20mg/kg
2、多氯聯苯酸堿度(pH值)
由于人類皮膚帶有一層弱酸以防止疾病入侵,因此,紡織品上的pH值在中性至弱酸性之間對皮膚最為有益。
Oko-Tex標準100對紡織品的pH值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般紡織品 4.8~7.5
羊毛及真絲織物 4.0~7.5
3、重金屬
紡織品中存在重金屬的主要來源是染料,即由于使用金屬絡合染料或染料加工過程及印染加工過程中使用重金屬的緣故。
重金屬一旦為人體所吸收,則會產生向肝、骨骼、腎、心及腦中積累的傾向。當受影響的器官其重金屬積累到某一程度時,便會對健康造成巨大的損害,此種情形對兒童尤為嚴重,因為兒童對重金屬有較高的消化吸收能力。
Oko-Tex標準100對紡織品上重金屬含量提出了最高允許極限值:
| 重金屬名稱 | 極限值(mg/kg) | ||
| 不直接與皮膚接觸 | 直接與皮膚接觸 | 嬰兒與兒童服裝 | |
| 砷(As) | 1 | 1 | 0.2 |
| 鉛(Pb) | 1 | 1 | 0.2 |
| 鎘(Cd) | 0.1 | 0.1 | 0.1 |
| 汞(Hg) | 0.02 | 0.02 | 0.02 |
| 銅(Cu) | 50 | 50 | 5 |
| 總鉻(Cr) | 2 | 2 | 1 |
| 六價鉻(Cr6+) | 極微量 | 極微量 | 極微量 |
| 鈷(Co) | 4 | 4 | 1 |
| 鎳(Ni) | 4 | 4 | 1 |
4、殺蟲劑
棉花在培植過程中使用殺蟲劑以抵抗害蟲,儲存時常用殺蟲劑以防蛀,這些殺蟲劑對人類的毒性強弱不一,有些很易被皮膚吸收。高丙體六六六被視為一種會誘發癌癥之剎蟲劑。
Oko-Tex標準100對于殺蟲劑在紡織品上含量提出了最高極限值:
| 測試項目 | 極限值(mg/kg) | ||
| 不直接與皮膚接觸 | 直接與皮膚接觸 | 嬰兒與兒童服裝 | |
| DDT、DDD、DDE | 1 | 1 | 0.5 |
| 高丙體六六六 | 1 | 1 | 0.5 |
| 艾氏劑 | 0.2 | 0.2 | 0.1 |
| 狄氏劑 | 0.2 | 0.2 | 0.1 |
| 七氯代環氧物 | 0.5 | 0.5 | 0.25 |
| 六氯代環已烷 | 0.5 | 0.5 | 0.25 |
| 2,4-D | 0.1 | 0.1 | 0.1 |
| 2,4,5-T | 0.05 | 0.05 | 0.05 |
| 毒殺酚 | 0.5 | 0.5 | 0.5 |
| 總濃度 | ≤1 | ≤1 | ≤0.5 |
5、五氯苯酚防腐劑
五氯苯酚是一種重要的防腐劑,常作為皮革、木材、漿料等防腐劑。紡織品在煮漂及印染加工過程中可以被部分去除,并排入廢水中。它不易生物降解,本身是有毒的,在人體中產生生物蓄積作用而導致癌癥,因此被列為對環境不利的化學品,在紡織品上受到嚴格限制。
Oko-Tex標準100規定的最高允許極限值為:
不直接與皮膚接觸的衣服 ≤0.5mg/kg
直接與皮膚接觸的衣服 ≤0.5mg/kg
嬰兒與兒童服裝 ≤0.05mg/kg
6、有機氯載體
分散染料用載體法染滌綸時,常使用一氯鄰苯基苯酚、甲基二氯苯氧基醋酸酯、二氯化苯、三氯化苯等作為染色促進劑,這些有機氯載體大多有毒,故禁止使用。
7、染色牢度
Oko-Tex標準100對染色牢度也有特殊要求,特別是汗液和唾液中酶的作用促使染料分解,以及由于水洗和摩擦而使衣物上染料脫落到身體上而引發的問題。它的極限值如下:
| 牢度項目 | 極限值(級) | ||
| 不直接與皮膚接觸 | 直接與皮膚接觸 | 嬰兒與兒童服裝 | |
| 耐水性 | 3 | 3 | 3 |
| 耐洗性 | 3~4 | 3~4 | 3~4 |
| 干摩 | 4 | 4 | 4 |
| 濕摩 | 2~3 | 2~3 | 2~3 |
| 耐汗性(酸/堿) | 3~4 | 3~4 | 3~4 |
| 耐唾液性 | 快 | 快 | 快 |
8、可分解出MAK(Ⅲ)A1及A2組中芳胺類的偶氮染料及其它致癌染料(詳見第三節)
中國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中的(生態紡織品)HJBZ 30-2000標準與國際2000版OekoTex-100等同,是第一個與國際接軌的生態紡織品標準。中國環境標志產品對生態紡織品的技術要求:
1.產品不經過有氯漂白處理;
2.產品不得進行防霉蛀和阻燃整理;
3.產品中不得添加五氯苯酚和四氯苯酚;
4.產品中不得有霉味、汽油味及有毒的芳香胺氣味;
5.產品不得使用可分解為有毒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可致癌的染料和可能引起過敏的染料;
6.產品中甲醛、可提取重金屬含量、浸出液pH值、色牢度及殺蟲劑殘留量應符合Oeko 100標準。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