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絨制品具有輕便、保暖、蓬松、柔軟等天然性能,越來越多地用于家庭消費品,在國際 市場上需求逐年上升,價格也不斷上漲。我國地域遼闊,水網發達,水禽資源豐富, 每年養殖鵝、鴨約5~6億只,為羽絨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國現有羽絨及 羽絨制品生產企業約3千家,年產值80億元,每年出口羽絨3萬噸,羽絨制品2千萬件,年創 匯約9億美元,我國已成為世界主要羽絨出產國和羽絨及制品出口國。 我國羽絨及制品行業從80年代中迅速發展,質量呈上升趨勢。1994年國家技術監督局對全國 56家羽絨服裝進行抽查,合格率為84%,并產生了江西鴨鴨牌、北京伊里蘭牌、廣東格蘭仕 牌、江蘇美爾姿牌、波司登牌、四川天歌牌等一批名牌產品。但假冒偽劣產品仍時有發生, 如出口羽絨白鵝毛中鴨毛含量大大超過10%規定指標,將味精、頭油、化肥、白糖等外來 物用高壓噴霧法噴灑到羽絨產品中,增加吸水性和自重,以牟取暴利,造成霉爛變質,還有 含絨量不足,羽絨中飛絲超標,絨朵含量減少等惡劣行為。
1999年4季度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對羽絨制品(羽絨服、羽絨被)進行了監督抽查,此次共抽 查了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15個省、直轄市74家企業生產的74種產品,合格率為78 4% 。結果表明大中型企業產品質量讓人放心。24家大、中型國有企業的24種產品,抽樣合格率 為100%。而小企業生產的產品問題較多。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工藝不良,制作粗糙;含絨量 標實不符;羽絨衛生指標不合格;蓬松度低于標準規定值;含氧值(耗氧指數)達不到標準要 求等。造成這些小企業產品不合格的原因一是生產企業無羽絨理化檢測手段,對購買的羽絨 把關不嚴;二是企業領導質量意識差,以低絨量充高絨量,牟取暴利;三是充絨前未充分拌 勻,造成羽絨服含絨量標實不符;四是羽絨原料市場混亂,缺乏必要的監督管理。
羽絨制品的鑒別要從絨質、面料、輔料、做工幾方面分析。絨質:優質羽絨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