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耐濕摩擦牢度的思考
1 染料的選用
活性染料的品種繁多,質量相差很大,選用符合染色質量標準的染料至關重要。
1.1 選用雙活性基和多活性基的染料
均三嗪類活性染料與纖維反應形成酯鍵,耐酸穩定性差,乙烯砜類染料與纖維反應以醚鍵結合,耐堿性差,雙活性基團的染料耐酸耐堿穩定性提高。
1.2 選用直接性適宜的染料
活性染料(如乙烯砜基活性染料)的直接性太高,則擴散性能差,染料易聚集在織物表面不易向纖維內部擴散和轉移,易造成浮色多,難以洗凈,但直接性也不能太低影響固色率,所以活性染料的直接性以中等為好,直接性的大小可由染料供應商提供的數據獲得。
1.3 選用固色率高的染料
固色率高的染料浮色少,固色率>80%,染后浮色量相對較少,有利于去除浮色;固色率<70%,(最終上染率—固色率)>15%的活性染料,其浮色很難清除,不適于染中深色。
1.4 選用提升力高的染料
染色工藝設計,染料用量一般不宜超過染色飽和值的10%,過量的染料不能完全上染,固色不充分,未固色的染料附在被染物表面,影響被染物的濕摩擦牢度,染深色務必選用高吸盡率、高固色率和高提升力的染料,如雙活性基和多活性基的活性染料。
2 選擇紗支均勻、布面光潔的坯布,需要預處理時應該選用高效前處理劑處理。
3 染色用水應盡量使用軟水或去離子水,可減少水中的鈣、鎂等離子對染色的影響。
4 固色劑的選用
高效固色劑應該是能在染料和纖維之間“架橋”形成化合物,在與染料反應的時候又可與纖維素纖維反應交聯,使染料纖維能夠緊密牢固地聯系在一起,防止染料從纖維上脫落避免造成染色牢度下降。固色作用是通過固色劑在遞質中與纖維作用和陽離子基團再與染料陰離子成鹽,而起固色作用。
優良的無甲醛固色劑可提高活性染料染色織物濕摩擦牢度0.5—1級。固色劑的性能是:能成膜的高分子化合物,帶有-OH,-NH
5 特種助劑在整理中可減少染料用量而獲得深濃色效應,濕摩擦牢度也得到提高。
6 染后布面的pH值。深濃色棉織物染色時用堿量較高,染后加強水洗、皂洗與中和去堿,織物上不能帶堿,否則會造成染料的染后水解,濕摩擦牢度下降。通常布面pH值控制在6.5—7.5,不能超過9或小于3。
7 改進染后布面特性.織物整理可用生物酶拋光處理等,布面光潔度增加,也可提高其濕摩擦牢度。
8 活性染料染色后浮色是很難除凈,在皂煮完后可用適當的剝色劑進行剝色處理,把浮色去除干凈,提高濕摩擦牢度。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