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綸的連續性熱熔軋染染色已有應用,經過多年的改善,如今已有實際生產;滌綸的連續性熱熔軋染染色有很多優點,生產時間短、連續性好、效率高、用水少、排放少、污染小等;然而滌綸的連續性熱熔軋染染色也存在著各種問題,能耗大、浮色多、手感硬等。本文運用常規熱定型設備,采用浸軋焙烘工藝,在滌綸織物熱定型的同時對織物進行染色,在降低能耗的同時也可以省去水洗,實現染色零排放。
熱熔染色時,織物浸軋分散染料溶液后烘干,分散染料吸著在織物表面,然后在200℃及以上的高溫下滌綸纖維無定形區分子鏈段的運動劇烈,可產生足夠大的瞬時空隙,同時,染料升華為氣相,并以此形式擴散進入織物內部而染著[1]。
在軋液烘干時,易出現染料泳移,所謂泳移是指隨著織物上水分、自由活動水的蒸發而引起染料移動的現象。染料的泳移會造成色斑、色差、白芯等疵病,為防止或減少染料的泳移,一方面控制好織物浸軋后的帶液率,另一方面可在染液中加入防泳移劑。本實驗以海藻酸鈉作防泳移劑,其抑制泳移的機理是:海藻酸鈉具有水合作用,能與自由活動水分相結合,使自由水分量降低,從而在烘燥過程中,減少分散染料的泳移[2]。
2.1織物規格、試劑及設備
織物規格:經緯細度75×100旦,經緯密18.5/32白帆布,榮夏遠紡織有限公司提供。
試劑:海藻酸鈉、聚丙烯酸酯類勻染劑、冰醋酸;低溫型染料:分散藍2BLN;中溫型染料:分散黃SE-RL;高溫型染料:分散藍S-GL。
設備儀器:RAIPED軋車、定型機;Hunter Lab測色配色儀;摩擦色牢度測試儀,電子分析天平。
2.2染色工藝
煮練后織物浸軋染液(二浸二軋,軋余率50%左右)→預烘→焙烘→水洗
2.3測試
K/S值:采用Hunter Lab測色配色儀測試。
摩擦牢度:采用GB/T 3920-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測定;
汗漬牢度:采用GB/T 3922-1995《紡織品耐汗漬色牢度》測試。
3.1溫度對染色的影響
焙烘溫度是影響染色效果的重要因素,溫度過高,染料升華較多,部分染料升華到設備上,造成設備污染、染料浪費和固色率降低;溫度過低,染料向纖維內部擴散速率較慢,導致長染色時間。焙烘溫度的選擇應考慮染料的耐升華牢度。在文獻中染料的熱熔溫度給出的都是一個范圍,在這個范圍內,染料能夠大部分上染滌綸織物,但是上染率仍然存在差異,織物浮色量也不同。因此研究溫度對染色的影響很有必要。工藝流程及配方:
[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