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氯化水質量濃度對復合色牢度的影響
由圖1可知,不同顏色織物經耐光/氯化水復合測試后,變色程度不一。如4#粉紅色織物耐光/氯化水復合色牢度不佳,不同氯化水質量濃度下的復合色牢度均在1級左右;而16#黑色織物耐光/氯化水復合色牢度較好,即使在高達200mg/L的氯化水作用下,復合色牢度亦能達到4.347級。
紡織品耐光色牢度與染色濃度或顏色深度有密切關系,淺色織物的耐曬色牢度差,深色織物的耐曬色牢度好[5]。當試樣處于氯化水工作液中,不論是深色還是淺色,單位面積織物所受活性氯的進攻強度相近,亦即單位面積上染料分子被破壞的機會相近。因此,深色和淺色試樣在相同的氯化水工作液中作用相同時間,單位面積被破壞的染料分子數目相近。由于深色織物上的染料數目多于淺色織物,深色織物上被破壞的染料比例小,而淺色的比例大。因此,在深色試樣尚未覺察出褪色時,淺色試樣的褪色已很顯著[6]。
由圖1可知,隨著氯化水質量濃度的增加,各織物的變色程度均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一。部分織物(3#、6#、7#、12#等)隨著氯化水質量濃度的增加,變色程度驟降,如12#紫色織物在20mg/L時的變色為3.176級,而在200mg/L時的變色達到0.874級,下降達2.302級。這是由于隨著氯化水質量濃度增加,攻擊染料分子的有效氯增多,更多的染料分子遭到破壞,使得變色程度加重。但另一部分織物(4#、8#、11#、14#等)在氯化水質量濃度增加10倍的條件下,變色程度下降很少。這是因為這類織物在低濃度氯化水作用下的變色程度已很大,再提高氯化水質量濃度,變色程度不再發生變化。這部分織物大多為淺色,織物上的染料易受活性氯攻擊,20mg/L氯化水溶液就可將淺色織物上絕大部分的染料氧化。由此,結合現實生活中可接觸氯化水中有效氯含量(游泳池水余氯0.2~1.0mg/L,化合性余氯≤0.4mg/L[7],浸腳消毒池水余氯5~10mg/L),參考GB/T8433—199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氯化水色牢度(游泳池水)》的規定,在后續試驗過程中,確定氯化水質量濃度為20mg/L。
2.2 浸泡時間對耐光/氯化水復合色牢度的影響
按1.2節試驗步驟,將試樣在20mg/L的氯化水溶液中浸泡不同時間(5、10、20、30、45min),研究浸泡時間對紡織品耐光/氯化水復合色牢度的影響,結果見圖2。
.jpg)
圖2 浸泡時間對復合色牢度的影響
由圖2可知,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各織物變色程度均有所增加。增幅最大的為9#翠藍色織物,從浸泡5min后復合變色3.970級,到浸泡45min后復合變色3.100級,40min內變色級數降低了0.87級。其它織物的變色程度受浸泡時間影響相對較小。這是因為在保證織物完全潤濕的情況下,再延長浸泡時間,對織物纖維上結合水的量影響不大,即對攻擊染料分子的有效氯的量影響不大。但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織物有所膨脹,纖維間隙變大,纖維毛細管中的非結合水略微增加,增強了分子運動,加大了有效氯與染料作用幾率。
結合圖2與圖1可知,織物對浸泡時間的敏感度較對氯化水濃度的敏感度低。由此可知,氯化水濃度是影響耐光/氯化水復合色牢度較主要的因素。GB/T5713—1997[8]標準中未規定織物浸泡三級水的時間,而GB/T3922—1995[9]、GB/T14576—2009標準中均規定了試樣浸泡汗漬液30min。為統一試驗操作,在后續試驗過程中,規定織物浸泡氯化水時間為30min。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