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帶液率對耐光/氯化水復合色牢度的影響
按1.2節試驗步驟,將試樣在20mg/L的氯化水溶液中浸泡30min,去除多余溶液,帶液率分別為60%、80%、100%、120%,研究其對紡織品耐光/氯化水復合色牢度的影響,結果見圖3。
圖3 帶液率對復合色牢度的影響
.jpg)
由圖3可知,隨著織物帶液率的不斷增加,各織物變色程度均有所增加。織物耐光/氯化水復合色牢度對帶液率的敏感度介于對氯化水濃度和浸泡時間的敏感度之間。
控制織物的帶液率,雖然對織物纖維上結合水的量無影響,但隨帶液率增大,纖維毛細管中非結合水的量會隨之增多。這部分增加的非結合水量比通過纖維膨脹增加的非結合水量多,因此加大了纖維毛細管水分子中有效氯向織物表面染料進攻的幾率,致使織物變色程度進一步加重。
而4#粉紅、8#酞藍、11#石綠、14#桔黃等織物在帶液率60%的情況下,變色級數已較低,說明染料易受到破壞,當大部分染料受到破壞后再增大織物帶液率,變色程度亦不再發生變化。該現象與2.1節中的受氯化水濃度影響一致。
根據GB/T5713—1997、GB/T39922—1995、GB/T14576—2008等標準中均規定織物帶液率為100%,結合國家標準并統一試驗操作,確定織物帶液率為100%。
2.4 光輻照量對耐光/氯化水復合色牢度的影響
按1.2節試驗步驟,將試樣在20mg/L氯化水溶液中浸泡30min,織物帶液率為100%。將試樣置于耐光機中曝曬,直至在420nm處的曝曬量分別達到規定輻照量[21、43、85、170kJ/(m2·nm)],研究光輻照量對紡織品耐光/氯化水復合色牢度的影響,結果見圖4。
.jpg)
圖4 輻照量對復合色牢度的影響
由圖4知,隨著輻照量增加,織物變色程度均增加。除變色級數處于低水平的11#石綠色織物和變色級數處于高水平的16#黑色織物外,其它織物變色級數降幅均較大。如1#枚紅色織物的變色程度由21kJ/(m2·nm)輻照后的4.153級降到170kJ/(m2·nm)輻照后的1.504級,下降了2.649級。
從圖4可知,輻照量對織物耐光/氯化水復合色牢度測試的影響很大,是影響復合色牢度的主要因素。
參考AATCC16和GB/T8427—2008,確定輻照量為85kJ/(m2·nm)。
2.5 曝曬狀態對耐光/氯化水復合色牢度的影響
考慮到現實情況,露天泳池中,在初始階段織物為濕態,并受光照作用,而在后階段為干態并受光照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試樣浸泡氯化水后干濕狀態對耐光/氯化水復合色牢度的影響。將試樣(一個樣品分2份)在質量濃度20mg/L的氯化水溶液中浸泡30min,帶液率為100%,其中1份室溫晾干。將晾干后試樣和濕試樣一起放入耐光機中曝曬,直至在420nm處的曝曬量達到規定輻照量85kJ/(m2·nm),結果見圖5。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