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木棉纖維有白、黃和黃棕色3種,在外觀和手感上較為接近棉纖維的特征,其化學組成為:約64%的纖維素,13%的木質素,此外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灰分和蠟質等其他雜質[1]。由于其化學組成中纖維素所占比例最高,因此其化學性能和棉纖維非常接近。
近幾年,木棉纖維的應用范圍日益擴大,出現了木棉混紡面料、混紡填充絮料等產品,因此怎樣有效地鑒別木棉和棉纖維,已成為紡織品檢測領域的一大熱點,目前國內尚無專門的檢測方法,這方面的研究也并不多見。
2木棉和棉纖維的鑒別
根據木棉和棉纖維的不同特點,本文中采用了燃燒法、顯微鏡觀察法、溶解法、紅外光譜法、纖維密度法對兩種纖維的特性進行了比較和分析。
2.1材料及儀器
纖維樣品:黃棕色木棉纖維、國產棉花各10g,按照GB/T 2910.1-2009[2]用石油醚萃取處理。
試劑:液體石蠟、膠棉液、石油醚,70%硫酸,37%鹽酸,15%鹽酸,1mol/L次氯酸鈉,5%氫氧化鈉,88%甲酸,DMF
儀器:CU-II型纖維細度分析儀、哈氏切片器、索氏萃取器、布魯克T27紅外光譜儀及ATR附件
2.2 實驗與討論
2.2.1 燃燒法
取少量木棉纖維,用鑷子夾住,觀察其燃燒狀態、燃燒時的氣味和殘留物特征,其燃燒特征為:靠近火焰時不熔不縮,接觸火焰立即燃燒,離開火焰迅速燃燒,有紙燃味,殘留物為細而軟的黑色灰燼。
因此,木棉和棉纖維的燃燒特征幾乎完全一致,無法區分。
2.2.2顯微鏡觀察法
按FZ/T 01057.3—2007[3]所述方法制作木棉纖維的縱向形態切片和橫截面切片,得到木棉纖維的縱向形態和橫截面形態經比較可以發現,木棉纖維的縱向形態較為光滑平直,直徑較粗,沒有類似棉纖維的“天然轉曲”。
觀察其橫截面,可以發現其纖維壁很薄,中腔非常大,和棉纖維的腰圓形截面、小中腔的特征具有非常顯著的差異。
2.2.3 溶解法
取少量木棉和棉纖維置于小燒杯中,用常用的纖維鑒別試劑按FZ/T 01057.4—2007[4]進行試驗,結果如表1。
表1 木棉和棉纖維的溶解性能
.jpg)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