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度、色光、毛效、手感以及布面效果等方面對加白織物進行評價,如表l所示。
由表1可見,低溫漂白加白工藝能夠滿足純棉針織物的加工要求。試驗還發現,一浴處理的布匹失重略低于傳統工藝,這可能與低堿環境以及短時運轉有關。
(2)節能減排情況
兩種工藝的加工成本見表2。表2表明,低溫漂白加白工藝在水、電以及蒸汽等方面的節能效果顯著。
.jpg)
2針織物的淺色漂底和去毛/拋光工藝
.jpg)
棉織物前處理漂底的主要目的是去蠟質、果膠、色素以及針織油劑等,以利于后道加工。除氧是為了去除漂白后殘留的雙氧水,提高染色穩定性。去毛是通過生物酶的作用去除織物表面的短纖維,改善布面效果和手感,使織物紋理更加清晰。傳統工藝的漂底和拋光在堿、氧、穩定劑和精練劑等作用下進行,一般布面pH值較高,要經過2次水洗,再過酸除氧。生物酶技術則是運用清棉師600N(配合雙氧水)和除氧拋光染色一浴助劑BX121,在低堿環境中處理,布匹pH值較容易降到適合值,一次水洗即可過酸進行除氧和拋光。
相比傳統工藝,生物酶加工技術明顯縮短了an-r(1)針織色布的處理效果針織色布常規采用酸性拋光酶(pH值5.5)進行后拋光,對織物的色光和布匹強度影響較大,會影響正品率。淺色針織色布生化技術拋光效果評定見表3.
.jpg)
表3表明,新工藝基本滿足加工需求,同時有利于提高產品的正品率。除氧拋光染色一浴生物酶BX121在中性條件下(pH值5~8)實現除氧和拋光,使成品的色光和強力好于傳統工藝,但毛羽的去除效果略遜于傳統工藝。
(2)節能效果僅對漂底、除氧和拋光工序進行對比和分析,結果見表4。
.jpg)
表4數據顯示,應用生物酶染整加工技術對棉及其混紡針織物進行漂底、除氧和拋光,在節約用水、用電和耗汽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效果。
3純棉針織物中深色練染一浴工藝
3.1工藝流程
對于中深色純棉針織物,棉蠟質、果膠的前處理比色度的改善更為重要。煮練染色一浴技術的關鍵是確保布匹上色均勻、色牢度良好、布面平整。為實現這些要求,選用的助劑需滿足良好的煮練效果,除雜的同時要防止回沾,且助劑的存在不能影響后道的染色工藝;對于染色工藝,特別是一些敏感色的要求,采用練染一浴助劑DE-301和精練酶Tx一311為主的練染一浴工藝,可較傳統工藝減少兩次水洗。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