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LDF值會規定染料最適的染色條件,以將染色不勻性降至最低,并使色光重現性達到最佳。對于直接性高、第二次上染率和MI值低、LDF值中等的染料,需要以可控方式加入電解質。反之,對于直接性低、二次上染率高、MI值中到高的染料,LDF值低,這類染料染色要精確控制浴比、電解質濃度和固色堿劑的加入方式。
S、MI和LDF值可以用來表示染料對外部因素(如浴比、化學試劑濃度)的敏感性。但若要評價染料對不同固色時間和固色溫度的敏感性,則必需研究染料的反應性。測試一個染料反應性的簡便方法是測試其半染時間T50。表2是系列藍色染料在制造商推薦的標準染色方法中的T50值。
.jpg)
這一系列染料的T50值在3~14min。T50值為3min的染料,初始固色速率很快,堿劑的加入是影響勻染性的關鍵步驟。
在匹染染色中,棉針織物繩狀循環時間一般為2~3min,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最極端的情況是50%染料在第2個循環周期前已發生固著,此時堿劑已經全部添加完畢。筒子紗染色中,染液從外部流向內部,再從內部流向外部的整個循環時間設定為10min,如從內向外3~4min,從外向內6~7min。極端的情況是50%的染料固色發生在從內向外的循環之前,此時堿劑也添加完畢。固色太快會給勻染造成很大風險,因此對這一工藝過程需要精確控制。T50值取決于染料的反應性、固色溫度、堿劑加入方式。為達到勻染性,T50值應至少設為10min,或者繩狀匹染5個循環,或者筒子紗則從內向外再從外向內完成一個循環。在可控染色中,選擇活性染料的關鍵要以S、MI、LDF、T50值為基礎,最大限度的實現一次準生產。這些參數是活性染料性能的關鍵,也代表了染料的配伍性。染料具有以下的配伍性范圍,可使一次準生產最大化:
.jpg)
在中性電解質存在下的直接性S70%~80%,移染指數MI>90%,LDF>70%,T50>10min。
4 設備應用
浸染設備(噴射、絞盤、循環絞盤、筒子、絞紗)的容量對浸染工藝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參數,它決定了染色的浴比。通常在染機的一側都安裝一個有刻度的液位指示裝置。染機在交貨前已由制造商進行校正。通過電磁流量計將已知用量的水泵入染機,每次注入的水量都記錄在液位指示裝置上,通過已知的注水量進行校正。因此,在加入吸水性染色物后,可以知道精確的“工作容量”(以前此參數不能準確獲知)。
5 活性染料染色機理
5.1 活性染料
活性染料具有很多不同的活性基種類,其中最主要的是一氯均三嗪型染料(MCT)和乙烯砜型染料(VS)。這些染料的反應機理不同,所需的反應條件,如pH值、溫度、時間等也不同。
染料可能包含不止一個活性基。包含兩個相同活性基的活性染料稱為雙官能團活性染料(如MCT-MCT,VS-VS型),每個染料分子可提供2個基團與纖維反應。包含兩個不同的活性基的活性染料被稱為混合型或異雙官能團活性染料(如MCT-VS型)。異雙官能團染料的染色適用條件更廣。正確使用活性染料,可提高固色率和一次準染色。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