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印花主要經過以下工藝流程:可噴印織物前處理一噴射印花一汽蒸或焙烘一水洗一烘干。此工藝表明,織物在噴印前必須經過一道前處理工序,主要目的是使織物上帶有一定量的漿料,使噴印到織物表面的墨水不滲開,從而保持圖案的精細度,以及滿足印花織物蒸化固色時所需要的化學條件。噴墨印花織物的最終表觀得色量和清晰度,除與墨水、打印圖案的精度等因素有關外,還與前處理工序有關,只有可噴印織物的前處理工序制作規范,數碼噴印的其他后續工序才能得以順利進行,數碼噴印的質量才能得以保證,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噴印織物的前處理工序可以說是數碼印花的基礎。
從萊賽爾纖維的化學結構來看,其染色機制同纖維素纖維染色完全相同,因此,適用于纖維素纖維的各類染料同樣也適合于萊賽爾纖維織物。應該指出的是很多活性染料不但可以上染萊賽爾纖維,當萊賽爾纖維與蛋白質纖維(羊絨、毛)混紡時,這些活性染料在特定的條件下還可以上染蛋白質纖維。如果控制得好,可以得到均勻的著色。前處理漿料中各組分主要有以下作用:①防止噴印到織物表面的染料滲化,獲得清晰的圖案。②促使染料在濕熱
狀態下和纖維結合,獲取一定的色深度和色牢度。調配好的漿料除了具備以上主要條件,還必須滿足以下要求:①良好的流動性。便于浸軋或刮涂到織物上。②較高的去糊率。印花織物蒸化水洗后不影響織物的手感。③蒸洗后,不會影響織物的白度和強力。
1實驗
1.1器材與藥品
器材:絲網印花機(用于前處理)、數碼印花機、pH值測試儀、Y571B摩擦色牢度儀、SDL公司耐洗牢度試驗儀、YG631汗漬色牢度儀及Y902汗漬牢度烘箱。
材料:羊絨10%/羊毛30%/萊賽爾60%混紡織物;100%萊賽爾織物,100%羊絨織物,線密度均為12.5rex×2。
藥品:洗劑,PA液,Eco,尿素、元明粉、變性淀粉糊,元明粉,印花油,消泡劑,VS酸,醋酸,勻染劑V,純堿。
1.2工藝流程
可噴印織物前處理(50%~60%壓力,刮6刀)一噴射印花一汽蒸或焙烘一水洗一烘干。
1.3測試
耐摩擦牢度:按GB/T3920-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測試,用GB/T251—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評級。
耐水牢度:按GB/T57l3—1997《紡織品色牢度實驗耐水色牢度》測試,用GB250-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評定變色;用GB251—2o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評定沾色。
耐汗漬牢度:按GB/T3922-1995《紡織品耐汗漬色牢度實驗方法》測試,用GB250-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評定變色;用GB251—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評定沾色。
耐洗牢度:按GB/T3921—2008《紡織品色牢度實驗耐皂洗色牢度》測試,用GB250-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評定變色;用GB251—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評定沾色。
2結果與討論
2.1前處理條件
因為強酸強堿會對混紡織物造成損傷,故實驗只需在中性、弱酸性和弱堿性條件下配制前處理漿料,分析混紡面料的數碼印花效果,優化出合理配方。
2.1.1中性條件
中性條件前處理漿液配方如表1所示。
.jpg)
實驗表明,中性條件下,萊賽爾/毛/羊絨混紡織物出現上色不均勻情況,其中,毛、羊絨織物的得色量明顯比萊賽爾織物深,出現類似花紗效果。這是由于萊賽爾纖維類似于棉,對pH值的依賴性較大,在中性條件下得色淺。
實驗表明,在弱酸性條件下,萊賽爾/毛/羊絨混紡織物出現上色不均勻情況,其中,毛、羊絨織物的得色量明顯比萊賽爾織物深。因為萊賽爾纖維的染色機制與纖維素纖維染色機制完全相同,活性染料常用于萊賽爾纖維染色,而在弱酸性條件下,活性染料上染較慢,毛絨上染較快,從而造成花紗現象。
2.1.3弱堿性條件
弱堿性條件前處理漿液配方如表3所示。
.jpg)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