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的服裝消費觀念正在發生變化,天然纖維織物重新受到人們的青睞。但是,以棉、絲為代表的天然纖維織物,在服用過程中易折皺變形,嚴重影響織物的外觀和形態穩定。為了克服這些缺點,耐久壓燙整理已成為天然纖維織物的重要后處理工藝。經整理的織物既保持了天然纖維織物柔軟、透氣的舒適性,又使服裝具有良好的抗皺性,特別是洗滌后不需熨燙即可恢復適宜穿著的平整度。因而深受消費者歡迎。
作為防皺整理劑,80年代以前,主要使用N—羥甲基酰胺類化合物(如2D樹脂)。這類整理劑雖然具有很好的防皺效果,但是在整理加工和穿著過程中會釋放出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的甲醛。隨著人們的環保、健康意識的增強和對甲醛危害性的逐步了解,各國對紡織品甲醛釋放的限制越來越嚴格,紛紛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來限制甲醛的釋放量。如1992年6月美國職業安全和保健管理局(OSHA)將空氣中8小時內甲醛允許量極限平均值從原來1.0ppm降低到0.75ppm,并保留短時期曝露極限為2ppm,以及其作用濃度為0.5ppm。這是1985年以來美國最嚴格的變動環境法規了。其他國家也都制定相應的限制標準。其中對兒童服裝都要求無甲醛釋放。因此,降低并完全消除織物的甲醛已成為防皺整理研究的重點。80年代以來在低甲醛和無甲醛防皺整理劑方面世界各國的科技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從近
期研究成果看,主要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對N—羥甲基酰胺類化合物進行醚化改性,改性后的2D樹脂可大大降低甲醛的釋放量,可作為低甲醛樹脂整理劑,并且被比較廣泛使用,其存在問題是:在防皺整理劑中仍含有甲醛,整理后的織物會因水解而釋放甲醛,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另一種方法是從樹脂本身的制造結構上加以解決。在已研究的諸多可能無甲醛防皺整理劑中,丁烷四羧酸(BTCA)被認為是效果最好的,無論DP等級、彈性、白度、耐洗性、強力保留率都令人滿意。基本能達到N—羥甲基酰胺類整理劑的水平,完全可以替代傳統2D樹脂。此防皺整理劑被世界一些發達國家開發使用。
我國也在開發此產品。但是它存在著制備過程復雜、價格太昂貴的問題,由此大大限制了其在國內工業上的使用。而其它無醛整理劑則整理效果不能令人滿意,而且整理后織物泛黃嚴重,因此當前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能制備一種不含甲醛、整理后的織物接近N—羥甲基酰胺類整理劑的水平、價格低、生產工藝過程可行、易控制、便于工業生產和大規模應用的無醛整理劑。近年來我們一直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2.1原材料和儀器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