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物在單針床上編織而成,形成單面針織物,單面針織物有正面和反面之分,同時在兩張針床上編織而成的針織物是雙面針織物,雙面針織物的兩面均呈現正面線圈,緯平針組織即為緯編單面織物。
1.2針織物的性能
1.2.1卷邊性
針織物在自由狀態下,布邊發生包卷的現象稱為卷邊性。針織物卷邊性是由于構成線圈的紗線力圖伸直而造成的。卷邊性可認為是針織物的不足之處,它可以造成衣片的接縫處不平整或是服裝邊緣的尺寸變化,最終影響到服裝的整體造型效果和服裝的規格尺寸。然而,也有利用針織物卷邊特性,設計出某些具有自然卷邊外觀的針織服裝。
1.2.2工藝回縮性
在縫制加工針織面料的過程當中,衣片的長度和寬度方向會發生一定程度的回縮,其回縮量與原衣片長、寬尺寸的比值稱為“工藝回縮率”,回縮率一般在2%左右。故在設計針織服裝樣板時需先考慮這一因素,確保成品規格的準確性和服用的舒適性。
1.2.3拉伸性
針織物的拉伸性也稱為彈性,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特征,由于針織物是靠紗線縱向或橫向聯系的,在受外力作用時,線圈中的圈柱與圈弧發生轉移,放棄外力,便能恢復原狀,因此,這種針織面料的適體性能較好,能顯現出人體的線條特征,又不妨礙人體運動,適合做各種內衣、運動服和休閑服等理想材料。
1.3針織物的編織工藝
針織物的形成,需借助針織機中的織針和其他相關機件來完成,織針在成圈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常用的織針有舌針、鉤針和復合針3種。其中,由于舌針成圈過程中依靠線圈的移動使針舌回轉來開閉針口,因此成圈機構簡單,是目前使用最為普遍的一種織針。緯編針織物(以舌針為例)的成圈過程分為8個步驟,依次為退圈、墊紗、閉口、套圈、彎紗、脫圈、成圈和牽拉,形成緯編針織物線圈。
2針織物尺寸穩定性影響因素及改進措施
2.1針織物尺寸穩定性影響因素
針織服裝無論是在加工的過程中,還是穿著洗滌后都會面臨尺寸變化的問題。尺寸變化的指標主要通過縱橫方向的縮率(或直接尺寸)加以衡量,針織物的縮率與織物結構以及纖維、紗線的性能,加工條件等因素有關。
2.1.1纖維性質
不同纖維材料的縮水率一般情況下不盡相同,一般親水性纖維(天然纖維和人造纖維)的縮水率大;疏水性纖維(合成纖維)的縮水率小,甚至不縮水。如棉、粘膠纖維的縮水率大,而丙綸幾乎不縮水。
2.1.2織物性質
在相同織物規格條件下,粘膠、棉、麻、絲綢等吸濕性好的織物縮水率大,因此在購買時要將縮水率的因素考慮在內,且在裁剪前進行預縮水或按比例放足縮率。合纖織物,尤其是滌綸、丙綸等吸濕性極小的織物,其縮水率很低,可忽略不計。
2.1.3生產加工過程
由于織物在染色、印花和后整理等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拉伸作用,從而有張力留在織物上。然而織物在遇水后很容易解除張力,因此我們會在洗滌后發現織物縮水。在實際工藝中,我們一般用預縮水來解決這個問題。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