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洗滌護理過程
洗滌護理包括洗滌、干燥、熨燙,這些護理過程都會影響織物的縮水。一般而言,溫度越高,穩定性越差。織物的干燥方式對織物的縮率影響也比較大。常用的干燥方式有4種:滴水干燥法,金屬網平鋪法,掛干干燥法和轉筒烘干法。其中滴水干燥法對織物的尺寸影響最小,而轉筒烘干法對織物的尺寸影響最大,其余兩種居中。
2.2改善針織物尺寸穩定性的措施
在針織物的尺寸穩定性研究中,織物的縮水率是衡量其尺寸穩定性的重要指標之一。針織物的縮水率包括針織物在編織成圈階段、后整理階段受到復雜應力作用而造成的針織物不同程度的尺寸變化,以及針織物結構由于松弛作用而引起的尺寸變化。
要提高針織物的尺寸穩定性,首先應在針織生產全過程(織造、染整、成衣等)采用盡量低張力的松式加工方式。此外,為了使受到外力作用而尺寸發生變化的針織物回復到平衡狀態,可以采取松弛處理(一般在實驗室條件下)或者后整理(工業化生產)的方法。
松弛處理有干松弛、濕松弛、條件平衡和全松弛等幾種處理方法。干松弛處理是指下機的坯布在無攪動無張力狀態下平放24h,一般經過干松弛處理織物尺寸的回復仍有限。濕松弛處理是指在無攪動無張力的條件下,將織物在30℃溫水中浸濕,并在無張力狀態下吸去過量的水,再在40—60℃溫度下烘30min。濕松弛處理的效果好于干松弛,由于水的浸潤使纖維和紗線中的內應力得以釋放,加速弛緩回復過程。條件平衡處理是指織物經過5次洗滌并在自由狀態下干燥,這時織物的尺寸已經基本不再發生變化。全松弛處理是指織物經過滾筒式洗衣機洗滌和脫水,再在滾筒式烘干機中以6O一70℃溫度烘30min,經全松弛處理的織物接近平衡狀態。
3針織物尺寸穩定性能實驗
3.1針織物的尺寸變形機理
線圈是針織物的基本結構單元,也是針織物最基本的結構特征。針織物在生產和使用的過程當中會受到各種不同程度的拉伸,在外力作用下,織物中的線圈會發生轉移,使其尺寸(圈距與圈高,即橫密與縱密)發生變化。當外力去除后,針織物的線圈又會力求回復到拉伸前的狀態,但由于紗線接觸點間的摩擦阻力和紗線本身彈性等因素,往往不能實現完全回復,此時針織物呈現出尺寸的不穩定性。
針織物的線圈存在著平衡狀態,即能量最小狀態,在此狀態下,針織物不再繼續改變尺寸。另方面,用尺寸不穩定的針織物制成的產品會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新買的針織內衣,特別是棉等天然纖維的產品,在洗滌后嚴重縮水變形,縱向縮短而橫向變寬即是一例。
3.2試樣的編織
3.2.I材料的選取
本實驗采用的是棉、羊毛兩種紗線為原料進行編織。
3.2.2設備、組織的選取及材料的規格
實驗儀器:采用日本Brother針織機,機型為KR一838(采用舌針)。
組織的選取:緯平針組織是單面緯編針織物中的基本組織,幾乎所有緯編組織都具有緯平針織物的部分特性。因此,在歷來對針織物尺寸穩定性的有關研究中以及在線圈模型的建立上,如Postle、Munden及其他學者均以緯平針織物為研究基礎。
試樣規格:見表1。
.jpg)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