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織物組織
為了降低開發成本、提高開發效率,同時形成新產品系列,在織物組織選擇時一般應選取3 ~5個不同組織,用同一種紗線集中生產,通過組織變換可以形成包含 3 ~ 5個花色的系列品種。考慮到該產品主要用于禮服及西裝,應選取如2 / 2斜紋、1 /3破斜紋及2/2方平等組織,這些組織的循環經紗數均為4,織造時可采用8片綜。
2.4 織物緊度及緯經比
緊度及緯經比對織物的性能、風格、身骨等影響非常大,而且,兩者必須結合起來綜合考慮。在織物組織及緊度相同的條件下,緯經比越大,織物越緊密,手感較硬挺,反之則織物較松軟;在織物組織及緯經比相同的條件下,緊度越大,織物越緊密,反之越松軟。考慮到產品用途、原料選擇、紗線規格等因素,與常規同樣組織的全毛織物相比,緊度可適當加大2% ~ 5 %,但緯經比不宜太大,以保證產品不板不爛。
2.5 上機幅寬
試驗表明,經KROY后整理的產品,緯向縮率均比不經過KROY后整理的產品大,上機幅寬如果參照常規產品,則濕整理烘干前門幅偏小,必須加大張力才能將門幅拉到設計門幅,這將明顯影響產品緯向縮水率和汽蒸收縮率,進而影響產品的尺寸穩定性,因此與同類產品相比,上機幅寬須加大10~ 20 cm。
3 后整理要點
3.1 后整理流程
燒毛 → 單煮 → 洗呢 → 雙煮 → 吸水→ 烘干 → 氯化處理(KROY處理) → 脫鱗 → 縫袋 → 染色雙煮→ 吸水 → 烘干 → 中檢 → 熟修 → 刷毛 → 剪毛 → 蒸呢 → 增黑整理 → 罐蒸 → 壓燙 → 成品。
3.2 關鍵工序技術要點
由于該產品為匹染產品,KROY加工用的織物必須干凈,沒有油脂,沒有浸過穩定劑、潤滑劑和其它各類助劑,因此坯布預處理(洗呢、煮呢等),徹底除去織物表面的油脂、前道工序加入的助劑和沾污,是毛織物氯化處理程度的關鍵;在染色前先經過KROY氯化處理,降解毛纖維表面的類脂結構,使面料具親水性以強化對染料的吸收;染色后再在KROY毛織物處理機上作增黑整理,增黑整理工序安排在蒸呢或罐蒸后,這樣既不要更改正常的生產流程,又能保證成品質量。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