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料的預處理與選配
所用絹絲原料為已經過脫膠的綿片,按規定長度切斷,平均長度為34mm,將未切斷的超長纖維束揀出,進行人工補切。原棉指標:技術品級2.8級,主體長度29.7mm,細度1.76dtex,馬克隆值4.1,回潮率8.5%。
此品種色紡針織紗為30%染色棉纖維,50%棉纖維本色,20%絹絲本色。原棉染色工藝流程為:本色原棉-煮練-上染水洗-脫水-烘干。染色前要對原棉進行前處理,是為了去除蠟質、果膠、天然色素等雜質,提高染色質量,節約染化料。選用活性染料,散纖維染色。染色后要進行充分的水洗及皂洗,以除去浮色、雜質及殘留的化學品。洗完后,加入柔軟劑進行處理,提高纖維的可紡性。脫水烘干后色棉回潮率控制為6%~8%。
2 紡紗方案和工藝流程的確定
2.1紡紗方案
色紡針織紗不僅需要滿足內在質量物理指標的要求,還要滿足客戶對外觀質量的要求,紡紗時要優化紡紗工藝,加強質量管理,防止色差、混色不勻、色點、棉結等疵點的產生。
原棉染色后其彈性、強度有損失,可紡性變差,因此在開清棉工序對染色棉單獨成卷,柔和開松,多梳少打。本色棉和絹絲采用圓盤包混方式制成混合棉卷。染色棉卷在梳棉工序梳理成條時,棉條定量不能太大,速度不能過高,以強分梳、多落棉為主,以確保半成品質量和成紗質量。應根據色紡紗的成紗混紡比例,合理確定各工序的定量,并適當調整牽伸倍數和并合根數。
絹絲綿片加工時易產生靜電,紡紗前切斷綿片須經抗靜電混合液預處理。處理后放置24h,然后與本色棉在圓盤混合開松。
2.2紡紗工藝流程
染色棉:A002C型抓棉機-AO35E型混開棉機-FA022型多倉混棉機-A036C型梳針開棉機A092型給棉機-A076c型成卷機-A186D型梳棉機;
本色棉、絹絲:A002C型抓棉機-FAl04型開棉機-FA022型多倉混棉機-A036B型丌棉機-A092AsT型給棉機-A076c型成卷機-A186D型梳棉機;
染色棉條+本色棉絹絲生條:FA304型并條機(3道)-FA401型粗紗機-FA503型細紗機-村田No7-Ⅱ型絡筒機。
按比例將本色棉包、絹絲裝入圓盤,?昆合、除雜、成卷,排包時要按照沒計的排包圖周向分散、徑向叉開,以保證均勻抓棉。
3 各工序主要工藝參數及技術措施
3.1開清棉工序
開清棉工序遵循“精細抓棉,多松少打,早落少碎,充分混合,隔距適中”的工藝原則。適當降低各打手轉速,減少棉結和雜質,減少纖維損傷。A036C型梳針開棉機梳針打手轉速控制在480r/min,風扇轉速1440r/min;A076C型成卷機打手轉速900r/min,棉卷羅拉轉速11r/min,染色棉卷定量316g/m,棉絹絲卷定量330g/m。為保證棉卷成形良好,適當加大棉卷壓力;適當減輕棉卷定量,以減輕后工序的牽伸負擔,減小附加不勻,提高紡紗質量。棉卷質量不勻率控制在1.2%以下,棉卷伸長率2.5%。
3.2梳棉工序
染色棉梳理工序采用“緊隔距,強梳理,較低速度”的工藝。緊隔距可使纖維充分梳理,減少錫林與蓋板之問的浮游纖維,減少纖維揉搓,減少棉結。蓋板~錫林5點隔距0.23、0.20、0.18、0.18、0.20mm;錫林~道夫隔距0.13mml;刺輥~錫林隔距0.171mm。錫林轉速設計為310r/min,刺輥轉速670r/rain,道夫轉速18r/min,蓋板速度78mm/min,生條定量17.4g/5m。錫林與道夫隔距減小可提高道夫轉移率,減少返回負荷,使棉結減少。另外,錫林針布宜采用工作角較大的金屬針布,利于纖維在錫林與蓋板問的轉移,加強兩針面對纖維的分梳。由于絹絲細、少卷曲、抱合性較差,棉網易出現飄頭、落網、爛邊現象,棉絹絲卷梳理時,采用“低速度,適當放大隔距”的工藝原則。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