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織物的內應力
與機織物不同,針織物的編織組織比較松弛,同時又因紗線在編織過程中的變形而產生了一定內應力。這種內應力在一定的條件下會釋放出來,容易在針織物的以繩狀堆放加工中形成折痕。如果針織物堆放的形狀位置長時間不改變,那么,在繩狀染色過程中就會出現染料上染不均勻現象,最終造成顏色深淺不一的條痕。因此,針織物在后續的濕加工之前,最好增加一道松弛過程,讓織物的內應力充分釋放;若對彈力針織物(含氨綸或合纖長絲)進行一次預定形,那將更有利于后續的濕加工。
1.2 織物的吸水性
針織物的松弛組織具有較高的吸水性,主要是紗線之間吸附的水量大,所以在濕加工中不能快速運行,原因是為了避免產生過大的拉伸而引起變形。如果說濕加工過程需要針織物與處理液有較快交換頻率,那么只有加快處理液的循環速度,并且盡量減少針織物在運行過程中的含液量。在間歇式繩狀染色中,最好的辦法是織物不浸在染液中,并且織物與主體染液(循環染液)在噴嘴中完成交換后盡快分離。目前,氣流染色已經具備了這項功能,槽體內的織物與主體染液是處于分離狀態,織物在動程中所夾帶的染液較少。
1.3 織物的張力
針織物在濕加工中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不能長時間處于某個具有張力的相對運行過程中。其原因是,針織物纖維彈性變形得不到回復而產生塑性變形(即織物形態變化后無法恢復原狀),雖然可以通過最后的拉幅定形得到緩解,但嚴重的經向拉伸變形,即使通過較大的超喂整理也是無法消除的。所以針織物的濕加工時間應該盡量縮短。
總之,針織物在濕加工中表現出的特性,必須充分考慮到采取的加工方法所具備的條件,要求能夠在加工過程的時間盡量短,運行中產生的張力盡可能小。根據這個加工要求,氣流染色通過設備的結構性能和控制程序,采用相應的染色工藝,對所有影響到染色質量的參數進行控制,最終滿足染色質量要求。
2 設備與工藝條件
基于針織物濕加工中表現出的特性,要保證染色質量要求,就必須對氣流染色的設備和工藝提出一些條件。這些條件從染色理論上講還是屬于染料吸盡法所要求的,只是形式上與傳統溢流或噴射染色有所不同,但并不妨礙對染色質量的控制。
2.1 織物與染液的交換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