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況下,筒子紗染色主要依靠主泵將染液在紗線(纖維)之間進行強制性的循環,加速染料與纖維間的碰撞和接觸幾率。很顯然在單位時間內碰撞的頻率越多,勻染性就越好,反之,勻染性就差。有人認為:松式絡筒應內松外緊,才能有利于勻染,但據美國DavidKarst等人的研究,他們將筒子紗卷繞密度分為高密度(H)如0.75/g·cm3、中密度(M)0.5/g·cm3和低密度0.25/g·cm3三種情況,又將筒子紗徑向密度的分布按內——中——外次序,高(H)、中(M)、低(L)狀態進行排序組合,有七種情況。結果并非內——中——外密度均勻一致的筒子勻染情況最好,而是HML及MHL的內——中——外層勻染最好(色差最小)。而LMH、LHM、LHH三種情況,內層最深。分析認為,內層紗線密度最小時,不利于染料以徑向順序穿透循環,而是從較松的內層產生紗線密度軸向分流,造成內層紗線與染液接觸流量大于外層,以致內深外淺。
筒子紗染色時,造成內——外層色差的實質問題是內——外層紗線上所上染的染料量不一。筒子紗染色有個明顯的特征,即染液在筒子紗線中的循環運動過程中,染料濃度會沿程下降(dc/dx,沿程濃度差),只有當染液循環速度大到足以補充染料被吸附變稀,使內、中、外處各處紗線接觸到的染液濃度一致時,才不會出現沿程色差。筒子紗染色從內層到外層,半徑增大,多層容紗量也隨之增加,但主泵的有效流量,在各紗層上并沒有增大。也就是說,不同半徑處的紗層面上通過的染液流量是同樣的。當染液作由內向外的正循環時,沿程紗
的面積逐步增加,單位面積上的染液隨半徑增加而減少(即流線密度下降)。盡管流體的速度已大到足以彌補沿程濃度降低,然而由于染液中染料濃度下降而紗層面積增多,同樣會產生內深外淺等內——外層色差,而當染液作反循環時(從外向內),流向沿程染液流線密度越來越大,而情況變成染液中染料濃度變化較小而紗層面積變小,沿程濃度逐步減少,有利于減少內——外層色差。因而,凡主泵能力不足的染色機應考慮設定一定的反循環時間,以防止內——外層色差的產生。
在Tencel纖維筒子紗染色時,一般宜采用正反循環相等的原則,如正反循環各2min為宜。
3、其它因素的影響
3.1水質影響
筒子紗染色時本身就是一種過濾,若水質不良,含雜過高,或管道中存在鐵銹污垢,加上前處理或染色時,纖維中共生物及絨毛等脫落而沉積在紗線上。產生各種抗染和染疵,使內——外產生色差。
3.2染后柔軟劑使用不當
一般染色后為防止紗線發澀,發毛影響手感或有利于后加工進行而采用有機硅類柔軟劑進行柔軟處理。由于有機硅柔軟劑的折光度低產生“增深”效應,如果柔軟處理不勻或局部含量不同,勢必造成內——外色差,或增深不一。
4、Tencel纖維筒子紗染色工藝實例(供參考)
4.1纖維名稱50s/2合股Tencel纖維
4.2化學品及染料
染料:雅格素EC型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