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1): CD傳統堿氧一浴法 進水→進布→加入燒堿、助劑、雙氧水等→升溫至95℃以上(保溫45~60分)→排液→進水→熱水洗→酸洗中和→冷水洗→排液 處方:30%燒堿 5%(o.w.f) 27.5雙氧水 8%(o.w.f) 精練劑 3g/l 穩定劑 3 g/l 整合劑 2 g/l 浴比 1:10
工藝(2): 進水→進布→加入燒堿、助劑、雙氧水等→加壓升溫(高溫高壓法) 至120℃ (保溫30分)→排汽 排液→進水→ 進水洗→ 酸洗中和→冷水洗→排液 處方:30%燒堿5%(o.w.f) 27.5雙氧水 8%(o.w.f) 穩定劑 3 g/l 浴比 1:10
工藝(3): 浸軋處理液 (軋余率130%) →室溫密封堆置 (18h) →連續水洗 處方:27.5%雙氧水 60 g/l 冷來幫 20 g/l 冷透強 6 g/l 2、白度、毛效、失重、染后色牢度之比較
備注:本文前言中曾提及低毛效在棉針織物染色中存在一定認識誤區,這一觀點純屬個人所見,其理論有待進一步探討,但低毛效染色后的最終良好結果從表(1)中能說明,下面就低毛效在棉針織物上染色可行性闡明個人看法: 眾所周知,影響棉纖維毛效的主要物質是果膠和棉臘物質,而果膠物質在燒堿溶液中是很容易被水解斷裂后被水洗清除。
但棉蠟主要存在于棉纖維最外層的角皮層中,猶如在棉纖維的初生胞壁外添加了一層防水涂層。由數據表明,棉的吸水性并不與棉蠟的含量完全成反比。有時大部分棉蠟已被除去,如條件合適,它們又會均勻地涂布在初生胞壁外面,猶如一層連續的膜,同樣會影響毛效。此時如將棉布輕輕揉搓,一旦將連續的蠟膜搓破,毛效就會顯著地得到改善。而針織物染色均采用大浴比(1:8~15),染液濃度相對較低,染色起始階段低溫狀態下表現為一定的緩染性,隨著升溫過程持續,棉蠟表面膜因受熱和機械攪動而被破壞和溶解,染色也隨之正常進行。
通過采用冷堆與熱處理兩種工藝后染色織物色牢度的實驗也證明這個觀點是正確的。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