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對容易產生染斑色點的織物,宜采用大浴比,減少機內織物容量約1/3,采取全溢流或叫充滿式的染色工藝,這樣既可提高染料的溶解度,還可在高溫下減少懸浮在染液中的染料顆粒和織物的碰撞幾率,提高染色的均勻性。
軋染工藝1.1 前言
多年來各國印染工作者為了使其揚長避短;努力開發染色新工藝和新設備。冷軋堆染色新工藝由此而生。
1.2冷軋堆染色定義
所謂冷堆染色,即指織物在低溫下通過浸軋染液和堿液,利用軋輥壓軋使染液吸附在純棉織物纖維表面,然后進行打卷堆置,在室溫下堆置一定時間(鍵合時間)并緩慢轉動,使之完成染料的吸附、擴散和固色過程,最后水洗完成上染的染色方式。該工藝包括浸軋工作液、堆置固色、水洗三個階段。
1.3冷軋堆染色特點
冷軋堆染色工藝流程短,設備簡單,對環境污染小,因不經烘干和汽蒸,從而節約能源,具有浴比小、上色率高(固色率比常規軋蒸法提高15-25%),不存在染料泳移弊病等特點,特別適合對張力敏感及染不透等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
2.1按加用堿劑的方式分為兩種工藝
一種是將染料和堿劑預先混合,配成染液浸軋織物;另一種是將染料和堿劑分開配制,浸軋時由計量泵按比例同時加到一小容量的混合器中。前一種工藝適用于反應性較弱的染料,用堿性較弱的堿劑,堆置時間較長,后一種適用于反應性較強的染料,用堿性較強的堿劑,堆置時間較短。
2.2冷軋堆染色工藝流程
前處理半制品/浸軋(染濃堿劑)/ 打卷包膠紙/轉動堆置/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2.2.1冷堆前準備
2.3 染化料的選擇
染液組成主要有染料和堿劑。工作液由染料、堿劑分別化好后,通過4:1比例泵在軋槽前混合而成。浸軋染液一般用均勻軋輥,輥槽容積最好小于50立升,車速快些,盡快完成槽液的循環。堿劑采用硅酸鈉與燒堿的混合形式。織物染色打卷后用塑料薄膜包裹,轉動堆置時間以大于拼色中最大固色時間為準。因生產需要,堆置時間延長到48h也無妨,但是如果堆置時間太長或包裹不緊、或堿量不足,會產生干燥泳移,或布邊碳酸化,導致PH值下降,減慢染料固色,引起布邊色差。冷堆后,染料固色率可達90%。
2.3.1水洗較簡單,可在任何水洗設備上完成。一般為冷水洗→熱水洗→皂洗(常規凈洗劑)→熱水洗→冷水洗→烘干。
用作冷軋堆工藝染色的活性染料,應選擇反應性不能太強但反應速度較快的染料,一般以選用反應性適中的染料為宜,這樣有利于軋染液保持良好的穩定性。
2.3.2下列染料品種較適用于冷軋堆染色,乙烯砜類均可: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