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色差
4.1.1.坯布因素
若半制品精煉程度不一,漂白白度不一致,水洗不凈,烘干不勻,對染淺、中色極易造成色差、色花。一般情況下,我們是2格水洗槽水洗烘干、如通特殊情況,則必須在6格水洗機上充分熱洗,以防止出現一些色差、色花問題。
4.1.2.染料因素
如K型與M型染料的親和力相差較大,拼色使用后造成前后色差:再如K一RG黃與K一BR藍混拼后,由于二者配伍值相差較大,拼色后前后色差較大??朔k法是注意染料選用,工藝配方中的染料種類越少越好,能用一種染料達到所需要的色光是最理想的,拼色時要選用上染特性相近、親和力相近、同類型的染料相拼。
4.1.3工藝操作因素:
軋染機的主要結構是兩根均勻軋輥,工作前調好左、中、右軋余率是防止左右色差的關鍵。生產中要求軋余率為75%,差值不得超過2%。染槽溫度最佳為25℃,溫差太大,極易造成色差。染前布溫要盡量低于30℃,另外,有的染料受溫度影響較大,如X一3B紅,溫度過高,X一3B紅分解加快,造成前后色差較大,對這種染料,夏天我們則用K型代替。每桶染液不得超過30分鐘,如果由于其它故障停車,停車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否則底液全部放掉。
4.1.4堆置時間的長短亦是造成色差的原因之一,按工藝要求,低溫活性染料需堆置3小時,高溫活性染料需堆置6小時。若堆置時間不足就水洗皂煮,會造成色洗若達到所需時間或超過堆置時間,則基本不會造成色差。嚴格控制好液面水平,始終保持液面一致。
4.1.5.色點疵病及克服辦法
(1).染料溶解因素:
活性染料染淺、中色,用尿素作助溶劑,染料輕易溶解。應該注意的是掌握好不同類型染料的化料溫度:X型活性染料采用冷水或溫水(不超過40℃);KN型活性染料不超過70℃,M型或K型則不超過90℃:但遇個別難溶的染料或濃度過高時,如嫩黃K6G、翠藍KGL、艷藍KGR等可用沸水溶解至澄清溶液,否則容易產生色點。
(2).堿劑溶解圍素:
使用的堿劑是碳酸鈉。它在熱水條件下能較好地溶解,但內面雜質較多,需同染料一樣嚴格過濾,以防雜質沾于布上,造成色澤不一的色點。
(3).設備清理因素:
有時候,一個班次要更換五、六種顏色,更換顏色應按先淺后深排列。這種情況下,管道、設備易清理;若遇色澤很深,濃度很大的顏色,管道清理不凈,沉淀于管壁上的顆粒,沾于布上成為色點。
5.1.斑漬疵病及克服辦法
(1).堿斑:
比較輕的布面已看不出,而嚴重的根本無法處理。如果染色,會產生深色的斑漬,成為不可挽救的殘疵。通上這種情況,我們將這種布做成增白產品,不再染色。
(2).白花: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