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表明,深色布料直接用甲酸/氯化鋅法在高溫下(70±2)℃所測得的結果與設計值相差比較遠,而褪色后再用上述方法所測得的結果在允許誤差范圍之內,物理法的結果最接近設計值。這是因為有些布料受到染料的影響,使試劑無法與纖維充分接觸,溶解不充分,剩余纖維呈凍膠狀,過慮困難,檢驗結果有較大的偏差,棉的含量一般偏大,如45棉/55Lyocell;而有些布料的染料在溶解過程中也隨之溶解,造成棉的含量偏小,如60棉/40Modal。
表3 對牛仔布和絲光棉進行褪色前后的檢驗結果與物理法結果的比較
.jpg)
.jpg)
表3表明,牛仔布、絲光棉用化學方法和物理法所測得的結果相差甚遠,物理法的結果接近設計值。分析其原因為牛仔布本身含有的染料、雜質較多,這些物質在溶解過程中也會溶解,造成再生纖維素纖維的結果偏大;絲光棉由于絲光和高溫的原故,棉纖維在溶解時損失過大,導致結果與設計值相差甚遠。
3結論
由以上試驗數據可知,用物理法測得的棉與新型再生纖維素纖維混紡產品的纖維含量誤差較小,結果準確可靠。此外,物理法與甲酸/氯化鋅法相比還有以下優點:
(1)不受試劑、溫度、時間等的影響;
(2)不受布料類型而影響測試結果;
(3)不必進行復雜的樣品前預處理;
(4)減少了化學試劑的用量,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
(5)減少了測試人員與有毒試劑的接觸,有效地保護測試人員的身體。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