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絡筒工序
絡筒工藝設計時要適當降低速度,采用較小的絡筒張力,以確保特細號混紡紗的結頭質量,并減少斷頭,減少紗的意外伸長。工藝為:S: D 180、L 3.0 ;L:D +60、L 30;T:D -50、L 35。
3.8 紡紗車間中的溫濕度管理
由于陽離子改性滌綸及細特滌綸對溫濕度的要求比較高,其與機件、通道磨擦極易產生靜電,造成“三繞”,特別是梳棉、并條、粗紗工序生產有一定的困難。為此,在梳棉、并條、粗紗工序相對濕度應采取逐步放濕工藝,不宜太高,控制在60%~65%的范圍,細紗控制在55%~60%范圍為宜。清花、梳棉、并條和粗紗溫度在23 ℃~28 ℃,細紗溫度在24 ℃~30 ℃為宜。
3.9 粗細節、條干不勻等紗疵及毛羽的控制
對梳棉針布進行重點監控,遇上斷針壞針彎針等都應及時更換或修復。保持通道光潔,加強各工序特別是細紗和絡筒工序的吸風和清潔工作,減少飛花附入紗線。避免因熟條太爛、毛條子、圈條擦毛、集束條管入口擦毛、條筒成形紊亂不清、紗條通道毛糙磨損、半制品或紗線回潮率太低等因素而產生毛羽。
3.10 良好的設備基礎是提高質量的關鍵
蓋板針布換新、錫林和道夫針布包新、粗細紗均采用新皮輥和新軸承,清潔絨套采用整體絨套、假捻器采用橡膠假捻器、保持各錠子速度的穩定,減少錠子間的速度差異等。通過以上一系列的關鍵器材的管理,半制品及成紗質量提高明顯,紗疵和粗細節大幅度減少。
3.11 成紗質量指標(見表3)
表3 三異多纖混紡號細號紗的質量指標
.png)
該系列紗線產品質量除纖維含量未檢測外,其余技術指標均達到GB/T 398—1993《棉本色紗線》國家標準一等品以上要求。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