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式減量設備是大型設備,目前主要有意大利的Debaca,日本小野森的M型、荷蘭Brugman的Holland。這類設備都由浸軋、汽蒸、水洗單元組成,其壓力、汽蒸溫度、堿濃度等技術參數均自動控制,十分穩定。最新的Debaca連續減量機已降低了張力,在加工薄型縐織物時也不產生伸長,可保持織物原風格,但產量較低。
連續式堿減量工藝流程為:
縫頭進布→浸軋堿液→汽蒸→熱水洗→皂洗→水洗→中和→水洗。
一般連續減量堿濃度較高,為21.55%~30%,即0.27~0.4 kg/L,蒸箱溫度110~130℃,織物運行速度約18~20m/min。
連續減量也可采用軋一烘堿工藝。推薦工藝如下:浸軋燒堿液16%,滲透劑Leonil MC或TF—107 2g/L,軋液率40%~50%;輥筒烘燥溫度為125~130℃,烘燥時間為30~60min,然后進入無張力平洗機熱水、冷水沖洗,再用醋酸中和,水洗脫水,于150℃下拉幅機超慢烘干。
5、增白
滌綸織物增白加工,傳統的采用DT增白劑。DT增白劑是一只具有苯并噁唑結構的雜環乙烯(撐)類增白劑,但其性能不太理想,而20世紀80年代后期推出的雙(苯乙烯基)苯衍生物型熒光增白劑如PSCPS、Blankophor ER具有強度高、色光鮮艷潔白、耐高溫、不易升華、不易泛黃、耐漂等特點,因而加工質量較理想。滌綸熒光增白劑增白一般采用兩種工藝。
(1)熱熔法 該法是織物浸軋增白液并烘干,然后熱熔或定形(180~200℃,30~60s)。增白劑用量DT較高,而CPS和ER用量較低,CPS—1約為DT的(1/10)~(1/12)。CPS和ER在高溫段白度改變較小,而DT在180℃以上隨溫度的提高而白度降低;190℃熱熔時,50s后,DT白度有較大幅度降低。
(2)高溫高壓法 此法是將織物置于高溫高壓染色機的增白液中、于125~130℃處理20~30min。增白劑用量DT在1%~4%之間,而CPS和ER用量較低,CPS一般為DT的(1/10)~(1/12)。
(二)新合纖前處理工藝
新合纖即新型的合成纖維,它是通過成纖聚合物的化學和物理改性,運用紡絲和后加工技術使纖維截面異形化、超細化;采用復合、混纖、多重變形及新型的表面處理等各種手段,使合成纖維具有天然纖維的各種特性,并賦予纖維超天然的功能、風格、感觀等綜合素質。從廣義上講,新合纖還包括用上述新型纖維進行織造、染色、整理等深加工后的具有高品質、高性能、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合纖新產品。新合纖在結構上有別于常規纖維,因此染整加工性能與常規纖維有明顯的差別。
1.新合纖前處理加工要求
前處理加工是決定新合纖織物產品質量的關鍵。通常新合纖的前處理加工往往包括退漿、精練松弛、預定形、堿減量(或開纖)等幾個過程。新合纖上漿時采用礦物油、脂化油、蠟質類的復合油,因新合纖結構緊密、表面積大,故其上漿或上油率及沾附力大大增加,從而增加了退漿的難度。所以,退漿時以選擇去油脂性、去蠟性、脫漿性強并具良好凈洗效果的精練助劑為佳。顯然,新合纖退漿主要是去除油劑,所以退漿應以表面活性劑的作用為主,以堿劑為助劑。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