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因素的2水平所對應的實驗指標之和為:
K2=y4+y5+y6=2.80+5.40+3.80=12.0,k2=K2/3=4.00
A因素的3水平所對應的實驗指標之和為:
K3=y7+y8+y9=4.20+4.00+4.90=13.1,k3=K3/3=4.37
可見K3的值最大,確定為A因素的優水平。
同理,可以計算并確定B2、C2、D1分別為B、C、D因素的優水平,四個因素的優水平組合A3B2C2D1為本實驗的最優組合,即B型活性染料對竹纖維的最優染色工藝條件為氯化鈉的濃度15g/L,碳酸鈉的濃度15g/L,染色時間30min,染色溫度70℃
(2)確定因素的主次順序
根據極差R的大小,可以判斷各因素對實驗指標的影響主次。本例極差R計算結果見上表,比較各R值大小,可見RD>RB>RA>RC,所以因素對實驗指標影響的主次順序是D>B>A>C。即染色時間影響最大,其次是碳酸鈉的濃度,而氯化鈉的濃度和染色時間的影響較小。
3.2 各種工藝條件對活性染料上染竹纖維針織物的影響
根據上述正交實驗結果分析得出較優組合,現圍繞各因素的最優水平討論其各自對染色效果的影響,從而得出活性黃B-3BF對竹纖維染色過程中各工藝因素的最佳組合。
3.2.1氯化鈉濃度對染色效果的影響
依據正交實驗得出的氯化鈉濃度的優水平,改變氯化鈉濃度,從而研究其最佳點。實驗方案及結果參見表3,織物2g,浴比1:50。
表3 氯化鈉濃度對染色效果的影響
.jpg)
根據上表所示結果可得,氯化鈉的最佳取值為12g/L。竹纖維織物染色時只有在電解質的促染作用下才能很好的上染,這是因為電解質相應增加了燃料的反應性和直接性,從而提高了上染速率和上染量,但食鹽實際用量不宜過多,用量過多,K/S值不再增加,反而造成負面影響。且染料過多,染料的溶解度會嚴重下降,而聚集造成大量染料在纖維表層附著,降低勻染和透染效果[3]。
3.2.2碳酸鈉對染色效果的影響
表4 碳酸鈉對染色效果的影響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