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依據正交實驗得出的碳酸鈉濃度的優水平,改變碳酸鈉的濃度,從而研究其最佳點。實驗方案參見表4,織物2g,浴比1:50。
通過上述實驗不難得出竹纖維染色時碳酸鈉的最佳濃度為14g/L,在此值之下,染液的堿性較強,利于纖維素的離子化,纖維素負離子的濃度增強,纖維的膨脹增大,因此鍵合反應速率提高,固色率一般也將提高。但當碳酸鈉的濃度高于此值時,染液的pH值增高,染液中[OH-]比纖維中[Cell-O-]增加更快,[Cell-O-]/[OH-]的值減小,水解反應的比例將增加,因此在活性染料固色時碳酸鈉的濃度過高是不利的。
3.2.3染色時間對染色效果的影響
依據正交實驗得出的染色時間的優水平,改變染色時間,從而研究出最佳染色時長。實驗方案參見表5,織物2g,浴比1:50。
.jpg)
表5 染色時間對染色效果的影響
通過對染色時間的研究,實驗證明當染色時長為32min時,織物的K/S值最高,即當B型活性染料上染竹纖維時,染色時長以32min為宜,時間過長或過短反而會造成染色K/S值下降。
3.2.4染色溫度對染色效果的影響
依據正交實驗得出的染色溫度的優水平,改變染色溫度,從而研究出最佳染色溫度。實驗方案參見表6,織物2g,浴比1:50。
.jpg)
表6 染色溫度對染色效果的影響
改變染色溫度上染試樣,測定染色的K/S值,實驗數據見表6。可以看出,活性染料黃B-3BF的染色溫度以60℃為宜。染色溫度大于60℃時,其K/S值反而減小,說明溫度過高,水解速率常數增加,固色率相應較低。
4 結論
本論文討論了活性染料對竹纖維的染色工藝,通過正交實驗和單因素分析的方法討論了各種因素對竹纖維染色的影響,通過實驗結果與分析可以得知:
(1)竹纖維織物用B型活性染料進行染色時,其促染劑氯化鈉的濃度以12g/L為宜,這樣不僅有利于染色,而且節省能源;
(2)提高固色劑碳酸鈉的濃度,會使染料發生水解反應,反而不利于固色,因此,碳酸鈉的濃度以14g/L為宜;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