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兩種試驗方法測試棉/粘纖含量的比較
將兩種標準貼襯布分別拆成紗線,人工混合成不同比例的棉/粘纖混合樣品,用上述兩種方法進行準確性試驗(d值分別為1.02和1.03),所得數據見表2。
表2 兩種方法的準確性比較
.jpg)
3.3結果分析與比較
從表1中數據可知:方法一對棉纖維的損傷較小。而方法二棉纖維受損較嚴重。
從表2中數據可以看出,方法一的6次試驗之間的絕對誤差相對比較大,尤其當粘纖含量較高時,因此方法一的穩定性相對較差;而方法二的6次試驗之間的差異不是很明顯,且都明顯好于方法一。
由表2可見,方法一中試驗所得棉纖維含量都要高于實際值,說明該方法對粘纖的溶解不夠充分。事實上,試驗人員注意到,由于該方法僅在試驗開頭、結尾和中間各震蕩1 min,因此很可能使得粘纖溶解不充分,所得數據不能精確地體現實際含量。方法二中,試驗所得棉纖維含量都比較接近于實際值。
此外,試驗人員根據經驗發現,不同的棉質面料,其d值存在一定的差異。JIS L 1030-2標準中對d值有說明:當棉未精煉時,d值為1.03;棉精煉時,d值為1.01。因此在實際檢測過程中要獲得較準確的含量值,需前期對不同狀態的棉纖維d值有所探索、并累積經驗,以便在計算時選用合適的d值。
4結論
1)試驗表明,60%(59.5%)的硫酸法是定量分析棉/粘纖含量比較可行的方法,對于類似標準貼襯布的織物而言,參照AATCC 20A方法的棉纖維的質量修正系數為1.02,參照JIS L 1030-2方法的棉纖維的質量修正系數為1.03。
2)試驗數據表明,參照JIS L 1030-2方法測得的數據誤差比參照AATCC 20A方法所得的誤差要小,且與真實值十分接近,因此該方法是目前應用化學溶解法檢測棉/粘纖含量的理想方法之一。
3)從安全性和操作性來看,60%(59.5%)硫酸法的試劑配制方法比較簡單,不存在有毒物質揮發,且都能在較短時間內提供試驗結果,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4)目前國標在測試纖維含量時,大多都參考了ISO標準的檢測方法,但其中某些方法經實踐證明并不完全適用,或者并不是最好的方法。相反有一些其他國家的檢測標準,例如AATCC標準、JIS標準、BS標準等,反而提出了一些操作性強、準確性高的方法,需要檢測人員在實踐中不斷比較總結、分析探討,以尋求最佳解決方案。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