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 漿料配方
變性淀粉DM一828:60%;PVAl799:100%;柔軟劑:10%;乳化牛油:10%;漿液含固量:8%。
5.3.4上漿工藝
供漿溫度:50℃,pH值:7~8;上漿溫度:98℃;粘度:11~12 s;上漿率:8%一9%;伸長率<1%;壓漿輥壓力:前0.4 MPa,后0.25 MPa;織軸卷繞密度:O.48±1g/cm。;車速:40 m/min;回潮率:10%±0.5%;
漿染工藝的關鍵是投料準確,補充料準確,車速穩定,張力適當,在操作時要注意各軸繞紗長度準確一致,機上斷頭及時處理不得挑過伸縮筘等。
5.4 穿經工序
采用8片綜框順穿法,地組織、邊組織4入/筘之后在機上結經。
5.5 織造工序
采用蘇爾壽P7100片梭織機織造。
5.5.1 工藝參數
車速:280 rpm;
機上緯密:164.1根/10 cm發(緯密齒輪:A42T、B46T、C49T、D34T);
上機強力:3500N;
平綜時間:15°(邊紗平綜時間為5°);
投梭時間:120°;
投梭動程:27°;
經紗縮率:12.5%;
緯紗縮率:3.8%;
筘號:38#;
機上筘幅:164.6 cm;
機下筘幅:157.5 cm;
停經架高度:0;
停經架前后位置:300 mm;
后梁:+25 mm;
車間溫度:25℃左右;
相對濕度:65%~72%。
5.5.2 注意事項
因竹纖維紗剛性大,停車檔比一般品種嚴重,故應制定合理經位置線,上機張力適當以開口清晰為準,同時提高剎車靈敏度減少開車印。此外邊撐刺環用兩個帶鋼針銅環且無倒刺,其余全是膠皮環,否則成品布邊毛羽明顯。
6 后整理
工藝流程:坯布→燒毛→上漿→整緯→烘燥→給濕→橡毯預縮→呢毯烘干→折布→成品檢驗→成包→人庫。
6.1 燒毛
為了防止纖維損傷采用高速燒毛工藝。采用氣體燒毛機,車速80 m/min;火口溫度:1 000~1200℃。燒毛面:二正二反;燒毛級數:3~4級。
6.2 上漿整緯預縮機組
主要工藝參數:車速:40 m/min;防縮率:14%~15%;預縮率<3%;定型時間:20~40 s;定型溫度:185~190℃;下機幅寬:149~152 cm;第一組錫林蒸汽壓力:O.25 MPa;橡膠毯錫林蒸汽壓力:0.25 MPa;呢毯錫林蒸汽壓力:0.45 MPa。
7 關鍵加工工序
7.1 縫頭
要求適當加大針密且均勻,四角平直堅牢,不許將門幅相差過大的坯布縫在一起。
7.2 定型工序
定型溫度:185~190℃;定型時間:30 s。要求門幅為濕脹時最大幅寬,定型時幅寬大于成品幅寬2~3cm。
7.3 織造工序
由于緯紗是彈力紗,引緯時緯紗有較強的扭結趨勢,為此須對緯紗進行蒸汽定型,定型溫度:60℃;定型時間:90 min(真空狀態)。上軸前對片梭紗夾、遞緯器紗夾進行全面保養,使緯紗接送達100%,同時調整好儲緯器壓掌,避免松緯、緯縮及百腳等織疵。
7.4 染漿工序
竹纖維為再生纖維素纖維,纖維的特性決定染漿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竹纖維對酸和氧化劑比較敏感,其結構松散,聚合度、結晶度低,有較多的空隙和內表面積,顯露的羥基比棉多,因此化學活性比棉大,對酸和氧化劑的敏感性大于棉;對堿的穩定性比棉差很多,能在濃堿作用下劇烈膨脹以至溶解,使纖維的機械性能下降,因此,在染色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堿量。竹纖維的吸濕性大,對染料、化學試劑的吸附量大于棉。
(2)漿紗時,為了減少竹纖維濕態伸長,保證漿紗強力,漿紗工藝采用較輕的壓漿力,以達到漿紗有良好的滲透并減少伸長。漿紗時采用適中的車速,并控制合適的漿紗回潮率。
8 結論
通過對竹纖維彈力牛仔布的開發與生產,利用238自動絡筒機,貝寧格整經機,漿染聯合機染色,片梭織機織造,預縮機后整理。只要合理配置工藝參數,完全能達到質量要求。竹纖維和萊卡在牛仔布中的運用,提高了牛仔布的保形性和抗皺性,所以生產前景十分廣闊。用竹纖維彈力牛仔布制做的襯衣、長短裙、長短褲等服裝,具有吸濕性好,色澤鮮艷明快,仿綢風格獨特,穿著舒適,易打理等特點,而且竹纖維含有多種人體必須的氨基酸,對皮膚具有獨特的保健功能,并具有抗菌除臭的作用,其產品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目前在國際國內市場潛力很大。且竹纖維原料來源廣闊,具有合成纖維不可取代的使用性能。產品具有可降解性能,無二次污染,竹纖維生產工藝被譽為"綠色生產工藝";竹纖維被稱為“綠色環保纖維”。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