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固色率
在溫度95℃下,用含皂粉2g/L,NaCO3 2g/L的溶液,浴比1:30,對染色后的織物進行皂煮10min。
按式(2)計算固色效率:1.5.5耐洗色牢度
按照GB/T3921.3—1997《紡織品色牢度耐洗色牢度試驗方法3》,測試耐洗色牢度;
按GB/T250-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評級;
按GB/T251-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評級。
![]()
1.5.6耐摩擦色牢度
采用摩擦牢度試驗儀,按照GB/T3920-1997《紡織品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試驗》測試;
采用GB/T251-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評級。
2結果與討論
2.1一浴法改性漂白棉織物工藝條件的優選
2.1.1改性劑WLS質量濃度的優選
按照1.3節工藝,改變改性劑wLS質量濃度,對棉織物進行一浴法改性漂白處理,再按照1.4節工藝染色。試驗結果見表l。
.jpg)
從表1可以看出,隨著改性劑wLs質量濃度增加,棉織物的白度有下降趨勢。當改性劑WLS質量濃度超過20g/L,白度基本不變,表明陽離子改性劑wLS對雙氧水漂白效果有一定影響,但白度降低不大。隨著改性劑wLS質量濃度增加,棉織物的上染百分率顯著增加。當改性劑wLS質量濃度超過20g/L時,上染百分率變化不大。這是因為適當提高改性劑wLs質量濃度,纖維上正電荷數目增加,致使吸附在纖維上的染料量增多。當改性劑質量濃度過高,助劑分子大量吸附在棉織物表面,染料分子無法滲入織物內部。附著在織物表面的過量的wLS在染色時從纖維上脫落下來,在染浴中與染料結合,不利于染料上染及向纖維內部滲透。試驗確定改性劑wLS質量濃度為2Og/L。
2.1.2碳酸鈉質量濃度的優選
按照1.3節工藝,改變碳酸鈉質量濃度,對棉織物進行一浴法改性漂白處理,按照1.4節工藝染色,結果見表2。
.jpg)
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碳酸鈉質量濃度增加,棉織物白度稍有提高;當碳酸鈉質量濃度超過9g/L,白度基本不變。其原因為:碳酸鈉保持雙氧水漂白所需的堿性浴,其合適的量能促進雙氧水有效分解;同時,碳酸鈉有利于纖維上雜質的去除。當碳酸鈉質量濃度在0~6g/L時,上染百分率顯著提高,當其質量濃度為9g/L時,上染百分率達到最高。其原因為:堿在改性過程中起催化作用,它能促進改性劑與纖維反應,有利于對陽離子改性劑wLS的吸附,并且有利于改性劑中的環氧乙烷活性基與棉纖維發生反應,進而提高改性效果。然而,碳酸鈉質量濃度超過9g/L時,染色性能下降,原因是堿性太強,改性劑wLS水解速率增大,導致改性效果降低。鑒此,一浴法改性漂白工藝中碳酸鈉質量濃度確定為9g/L。
2.1.3硅酸鈉的優選
按照1.3節工藝,改變硅酸鈉質量濃度,對棉織物進行一浴法改性漂白處理。試驗結果見表3。
.jpg)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