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水洗工藝
前處理和染色后的水洗和淋洗步驟要使用大量的水,以去除織物表面未固著的染料或化學品。間歇式水洗時,水在染缸中循環,要完成一次水洗,往往需要3個批次的水,這是由于水洗浴中染料和化學品濃度的增加會影響水洗效率。織物也可以進行連續式的淋洗,采用該淋洗方式時,由于織物表面直接接觸到新鮮水,因而水洗效率高,同時水的消耗量較少。
2染廠廢水的回用
染廠產生的廢水進行一定的處理后可回用于生產,從而無需排放到江河中。表4列示了可回用水的水質要求。回用水的濁度和色度必須低;硬度也要控制好,以免沉積在織物上;某些化學品的濃度也不能超過限量值。例如,由于鐵鹽會使白色織物泛黃,并能催化漂白劑分解,因而其質量濃度不能超過0.1mg/kg。此外,在染色過程中,鐵還能與某些染料形成絡合物,而使染色物色澤暗淡。實際生產中,每個工廠、每種織物對水質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jpg)
2.1廢水指標的測定
在設計染廠的廢水處理工藝之前,要先測定廢水的各項指標。可采用氣相色譜(GC)、高效液相色譜(HPLC)、離子色譜(IC)、電感耦合等離子體一質譜法(ICP—MS)、總有機碳(TOC)分析、紫外線/可見光譜(UV/Vis)、導電率和pH測定儀等。這些數據作為設計廢水處理工藝時的基礎輸入信息。
一個標準的水質分析報告包含以下指標參數:固體含量(總溶解固體TDS,懸浮固體s5),硬度(碳酸鹽硬度,非碳酸鹽硬度),化學需氧量(重鉻酸鉀法,CODcr),5日生化需氧量(BOD5),pH值,濁度,溶解氧含量和各種離子的濃度(例如,K+,Na+,Ca 2+ ,Mg2+,Al3+,NH4+,Cl-,F-,S2-,SO42-,CO32-,HCO3-,PO43-)。
2.2處理工藝
印染廠廢水處理通常采用以下方法:生物降解、混凝、吸附、深床過濾、超濾(UF)和反向滲透(MO)膜過濾,高級濕態氧化和離子交換由于成本原因而很少在染廠的廢水處理中使用。圖2是染廠常用的廢水處理工藝流程。如果BOD5/CODcr大于0.4,常常先進行生化降解;如果CODcr超過1000mg/kg,在好氧處理前需要先進行厭氧處理,否則,單用好氧處理也可以。含氮或磷的染料,常在缺氧/厭氧的條件下進行脫色。
.jpg)
廢水生物處理后是沉淀,以去除活性污泥,可加入絮凝劑以加速沉積到沉淀池底部。絮凝也可以去除部分殘留的染料。
例如,聚氯化鋁對去除活性染料非常有效。此時也可以加入脫色劑,通過電荷中和及橋接以更有效地去除染料。由于工業染色廢水常含有不同的染料和助劑,絮凝劑和脫色劑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處理工藝處方和工藝條件如攪拌速度和pH值需要進行優化。
為避免顆粒進入膜系統,沉淀池后面可安裝多介質過濾器。根據所選擇的填料,多介質過濾器可以用作為吸附柱。廢水經多介質過濾器處理后,殘留的小顆粒和大分子可經后續的超濾膜去除。生物降解、絮凝、吸附和超濾中未能除掉的無機鹽可采用反滲透技術進行處理。在反滲透處理單元的上游加入阻垢劑,可以減少膜上的結垢。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