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調試與運行
本工藝分為生化處理和物化處理兩大部分,調試的難點是生化處理中微生物的培養和馴化。以義烏浪莎襪業有限公司生化池污泥為接種污泥。調試過程中主要解決以下問題。
2.1 溫度
對于生化處理過程,一般認為水溫在23~30℃時最好。而廢水水溫恰好在這一階段。
2.2 pH
該廠排放的廢水pH在6.5左右,經過一沉池出水pH在9~10左右,經過生化處理出水pH在7~8左右,說明生化處理能夠調節廢水的pH。
2.3 營養
微生物的新陳代謝需要一定比例的營養物質,即BOD:N:P=100:5:1。按照這樣的比例進行營養的調配。進入生化池的污水按比例逐步增加。調試過程中在曝氣池中倒入淘米水等生活用水對于培養微生物有良好的效果。
2.4 溶解氧
水解酸化池和接觸氧化池的溶解氧需要的量不一樣,所以采取的曝氣方式也不同。水解酸化池采取間歇曝氣,每日曝氣12 h,保持水中溶解氧為0.5 mg/L,接觸氧化池連續曝氣,保持溶解氧在2.0 mg/L。曝氣還起到攪拌和幫助微生物膜的更新。
2.5 微生物的組成
在調試運行穩定后,在接觸氧化池內明顯可以看到很多固著型纖毛原生動物,如鐘蟲等。在一般情況下,這類原生動物多,說明游離細菌少,出水有機物濃度低。
2.6 運行效果
該處理工藝歷經三個月的調試及運行,取得了良好的預期效果,經過4 d的連續監測,出水水質(平均值)見表2。
表2 廢水處理效果
.jpg)
3 運行經驗和問題討論
3.1 兼氣調節池
兼氣調節池作用主要是對有機負荷、水量、pH、溫度進行調節,并且有兼氧預生化的功能。兼氣調節池的前半部分進行曝氣,使水質均勻。硫化染料比例較多的廢水,調節池曝氣可以先除去部分硫化物,并使還原性物質預先氧化掉。在兼氧調節池的后半部分掛上彈性填料,在兼氧菌和厭氧菌的作用下,使廢水COD和BOD得到降解。因有機負荷高,微生物代謝活性強,并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提高COD去除率有明顯效果。
3.2 維護整套工藝的正常運行
(1)加強對進水水質的監測,對不合格進水要及時調節各處理裝置進行處理;通過對調節池的開閉,加強水質水量管理,力爭不發生水質水量的突然變化。
(2)曝氣池是處理工藝中最基本的設施,加強對曝氣池的管理極為重要,應注意保持曝氣池水、氣、泥的平衡。控制溶解氧(DO)不低于1.5 mg/L,控制污泥指數(SVI)低于200,SVI過高不利于氣浮池工作而且易引起曝氣管堵塞。
(3)一沉池污泥要求及時排放,否則出水中很容易帶有微小顆粒,出水SVI太高,不利于后續的生化處理。
4 結 論
混凝—水解酸化—接觸氧化—混凝氣浮工藝處理印染廢水經過一年多的運行,處理系統運行穩定,效果較好,各項出水水質優于設計要求,工藝方案適用范圍廣,抗沖擊負荷能力強,適于在印染行業推廣應用。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