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Gly-Gly-MIPMs的選擇吸附性為考察所制備的Gly-Gly-MIPMs對Gly-Gly分子具有的特異選擇性,采用薄層色譜(TLC)分離實驗研究了Gly-Gly-MIPMs對具有類似結構的甘氨酸(Gly)、雙甘氨肽(Gly-Gly)和谷胱甘肽(GSH)3種不同底物的選擇吸附性,其比移值Rf
測定結果如圖6所示。
.jpg)
圖6MIPMs和NMIPMs薄層色譜的比移值Rf
Fig.6TheRfofMIPMsTLCandNMIPMsTLC
圖7Gly-Gly-MIPMs的識別孔穴示意圖
Fig.7SchematicdiagramofGly-Gly-MIPMsrecognition
從圖6可以看出Gly-Gly-MIPMs對模板分子Gly-Gly的Rf小于NMIPMs,而且明顯低于Gly-Gly-MIPMs對Gly分子和GSH分子的Rf,這是因為Gly-Gly-MIPMs所形成的孔穴具有與Gly-Gly分子相匹配的大小和結構(如圖7),可以對其產生很強的親和性,因此Gly-Gly-MIPMs對Gly-Gly分子具有特異選擇吸附性。相比較而言,Gly分子較小,與印跡孔穴所產生的結合位點較少,不足以與孔穴完全匹配,從而導致其結合不牢固,親和性較弱。GSH分子雖然也具有與Gly-Gly分子相同的某些片段,但其分子較大、結構較復雜,難于接近微球內部的印跡孔穴,因此Gly-Gly-MIPMs對GSH分子的親和性也較弱。
2.2.4Gly-Gly-MIPMs的Scatchard模型分析采用Scatchard模型來分析分子印跡聚合物的結合特性。Scatchard方程表述為:
(2)
式中,Q為每克聚合物對模板分子的吸附量,Kd為結合位點的離解常數,C為平衡吸附后游離Gly-Gly的濃度,Qmax為聚合物與模板分子的最大吸附量。由Q/C對Q作圖,根據截距和斜率可計算出平衡解離常數Kd和最大吸附量Qmax。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