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一:我廠主要加工珊瑚絨染色。珊瑚絨是用144F或288F滌綸低彈絲經編織造,它的毛比較長。我們的染色工藝如下:先預定形(180℃,車速50m/min,毛向上順毛,熱風拉幅)→在液流J型機上130℃染色→甩水上柔軟(射陽產滑柔疊EHY4g/L)→定形(160℃,車速40m/min,熱風拉幅)。用此工藝染色后手感與客戶要求略差,有的毛倒下(不是每根都豎起來),請問如何改進工藝?另外,滌綸長絲200g/m2以上織物在J型機上練白時,我們用傳化公司生產的特效去油靈2g/L,100℃處理20min,出來的布有皺印,有的圓圈順向一邊倒下,有的豎起來形成不規則的皺印,后來改用130℃處理,略微好一點。再改為130℃用HAC2kg、高溫勻染劑2kg,練染同浴,有明顯好轉,但仍有皺印,請問有何辦法解決?(浙江市群樂絲綢印染有限公司,鄔建忠郵編314415)
答:你提出的兩個問題由于我們對珊瑚絨和滌綸長絲毛圈織物的染色都沒有實踐經驗,只能根據來信所述談談我們的看法,以供參考。
珊瑚絨染色后手感較差,我們認為預定形溫度采用180℃似乎高了一點,因為滌綸纖維預定形目的是為了解決織物尺寸穩定性,消除織物在前處理或染色時造成的內應力和產生的折皺。由于在熱的作用下,纖維大分子鏈段運動加劇,晶體的完整性和熔點提高,同時因分子鏈段位置的調整、內應力下降,使熱塑性纖維的熱穩定性提高。你們之所以采用180℃預定形,其目的是防止染色時產生折皺或變形。但預定形除了提高尺寸穩定性外,織物的其他性能也相應起了變化,如織物的濕回彈性和起毛起球性也可獲得改造,但手感必然較硬,染色飽和值和染料擴散速率均有所下降。預定形溫度在180℃時若毛頭倒下就無法使之豎起來。因此我們認為預定形溫度可略超過染色130℃為好。而染色后的定形溫度可適當提高至170~180℃。同時在定形時設法使毛頭向上順毛,并選擇質量好的柔軟劑。關于織物的毛頭產生不規則的現象是由于織物較長時間處于高溫和折皺狀態下,織物自身摩擦和織物與機械摩擦后造成的必然現象。如果在最后定形時,設法使毛頭豎立,則倒毛現象就可解決。也有些單位對絨類織物,為防止染色時產生倒毛等不良現象而采用將坯布縫合的方法(即將有絨面朝里縫合后染色),這種方法有一定效果,你們可試一試。
至于滌綸長絲毛圈織物的皺印問題,一般是由于高溫高壓噴射染色機的噴嘴壓力局部過大或張力過大所造成的,你可以調節一下噴嘴壓力看看有無效果。同樣形成不規則皺印的另一個原因是由于織物在染色時長期處于高溫和折皺狀態下,織物自身摩擦和織物與機械摩擦造成的皺印不可忽視,你可在染浴中加入浴中柔軟劑,可使織物處于潤滑狀,減少織物自身摩擦及與機械摩擦的機率,降低折皺狀態下的緊壓感。但浴中柔軟劑一定要選用效果良好,并對上色率及色光無影響的產品,使用前應做小樣試驗。
問二:我是貴刊的忠實讀者,現向你們請教筒子紗(如棉、T/C、T/A等)染特深色染色牢度(如大紅、深藍、藏青、黑色等)問題,應采用何種工藝操作才能達到皂煮牢度4級以上,濕摩擦牢度3級以上。我們的測試標準是皂片5g/L,60℃,30min。我們的工藝是:①前處理:精練滲透劑1g/L、NaOH1g/L、27.5%H2O24g/L,100℃,40~60min,熱水洗→過酸→洗干凈后染色。②染色:用得寶公司特深三元色活性染料和國產泰興染料廠M型、KN型活性染料,元明粉用量80~100g/L,純堿20~25g/L,采用全充滿水壓染缸和氣壓缸兩種。③染色操作:常溫下先后加螯合分散劑、染料、元明粉,升溫到60℃,保溫20min后分三次加純堿(第一次1/10、第二次2/10、第三次全部加完)。④后處理:60~80℃熱洗→醋酸中和→洗水→皂煮(95℃,20min,兩次)→煮熱水(80℃)→洗干凈后固色處理→過軟。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