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緯紗退捻問題
2.2.1緯紗退捻的機理如前所述,噴氣織機在引緯過程中,由于輔助噴嘴噴射氣流的連續接力加入,緯紗在筘槽中合成的“三維氣流場”中波動式前進,完成引緯任務。筘槽中合成“三維氣流”是一個較為復雜的氣流場,它與輔噴嘴的噴孔形狀、面積和噴向角α(一般約5°左右)以及噴嘴安裝定位的噴射角β(一般約8°左右)有關,也與輔噴嘴的內腔結構及其噴射氣流性質(壓力和流速)有關。輔噴嘴不像主噴嘴直管形氣流那樣集束性好,輔噴嘴噴射的流速中心線與噴孔的幾何中心線不易重合,而呈一夾角γ[6]。緯紗因為柔性和自重,頭端總有下沉彎曲之勢,氣流對彎曲的緯紗前后形成一個瞬時壓力差,這個壓力差推動著緯紗頭端以比緯紗正常飛行速度更快的速度運動,并靠著慣性作用很快使緯紗頭端變成向上彎曲,這時又產生方向相反的氣流瞬時壓力差,促使緯紗頭端向下彎曲飛行。這樣,就形成了緯紗頭端上下左右波動式的向前。與此同時,各個輔噴嘴從下向上側向噴射出的紊流氣流,不斷接力式的補充加入,由于紊流氣流的特性使各點速度脈動,所以,氣流速度的峰谷變化劇烈。由于輔助噴嘴引緯氣流不斷接力式的補充加入,從而加大了對緯紗頭端向上飄動的升力,使波動變得更加劇烈。因為輔噴嘴射入的氣流中心不在緯紗的飛行中心,所以,這種波動使緯紗頭端反向旋轉的力矩變大。最終形成緯紗在“三維氣流場”中是波動螺旋式地向前飛行,這樣,緯紗頭端就不可避免地產生退捻現象[7,8]。
2.2.2 緯紗退捻的影響噴氣引緯產生的緯紗退捻現象,國內外都有人做過研究測試。國內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有人介紹了YaoQiQin和Greemwood的試驗報告[9],試驗表明緯紗退捻程度減少5%左右。他們也作了類似試驗,在ZA200190型噴氣織機上織造170 cm細平布,織機速度400 r/min,對C 14.6 tex緯紗進行測試。結果表明,緯紗的退捻范圍從引緯側95 cm左右處至170 cm緯紗頭端,緯紗的退捻率為4.95%,最多退捻量達6.7捻/10 cm,且越靠近頭端退捻量越大。近期有人在噴氣、噴水、劍桿三類7種機型的織機上,對9種150 cm加捻純滌綸平紋織物進行檢測緯紗捻度差異和織物抗彎長度、染色性能差異的試驗[10]。測試結果表明,噴氣引緯造成的緯紗左、右側捻度差異最大,兩側的相對捻度差異率達10.92%~37.19%。劍桿織機系可控引緯,緯紗左、右側的捻度差異率僅為2.23%,片梭織機也屬可控引緯。緯紗的捻度差異將導致織物染色性能和光線反射狀態的差異。試驗將5種噴氣織機的織物用分散染料染成藏藍色,測試結果表明,兩側相對捻度差增大時,兩側色差也隨之增大,總色差的差異為0.1388~0.2126,色差幾乎相差15倍以上(美國COLOREYE300A型分光度儀和思維士測色軟件測定),且布幅越寬,緯紗捻度差異越大,色差越明顯。這對于色澤一致性要求較高的深色品種及寬幅、特寬幅(239 cm ~310 cm)防羽布來說,是不能忽視的一個質量問題。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