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樣編號緯彎(cm) 變形(cm)
1 1.5 1.0
2 2.1 1.8
3 1.2 0.9
4 1.2 0.7
5 2.3 2.0
6 2.3 2.2
7 1.8 1.3
8 3.2 2.5
9 2.5 2.0
102.9 2.3
111.7 1.4
123.5 2.8
131.6 0.8
141.5 0.9
152.2 2.0
161.9 1.8
172.6 2.1
183.1 2.5
193.5 2.6
202.0 2.1
212.0 1.9
222.7 2.3
231.8 1.2
242.3 1.8
251.3 0.6
263.0 2.4
272.6 2.2
283.0 2.4
從上表數據可以看出,緯彎超過2cm的,其洗后變形大多數達到2cm以上,而緯彎低于2cm的,其洗后變形大多數在1.5cm以下。扭骨的根源找到了,但怎樣去解決它呢,這顯然是一個老難題,因此我們決定對彈力牛仔布緯彎過大的問題進行質量攻關。我們知道緯彎產生的原因是布匹在織造過程中兩邊的布邊與布身中間受到的張力不同,以及在后整理生產過程中兩邊的布邊與布身中間受到的前進阻力不一樣而導致的。因此首先要控制好織造時布面的張力問題,減少坯布的緯彎,這一點比較容易解決,只要合理調整好織機兩邊的邊撐以及緯紗張力就可以改善布面的張力問題。但后整理生產過程中的兩邊與中間前進阻力的差異卻難以改變,于是我們試著將拉斜裝置下面的2條直輥羅拉改為中間呈弧形的彎輥作試驗,結果有所改良。這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再經過用2條彎輥改為用3條彎輥,又由3條彎輥改為4條彎輥,最后由4條彎輥改回3條彎輥的多次試驗,我們發現采用三條彎輥整緯裝置的效果是最好。
另外我們還從試驗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布匹如果存在緯彎,那么布匹的兩頭總是一頭凸出,而另一頭則凹進去。坯布在燒毛機入布時,如果緯彎凸出來的一頭先入機比緯彎凹下去的一頭先入機做出來的成品緯彎要小。為了進一步求證這一現象,我們又分別用凸緯彎布口入機和凹緯彎布口入機生產來作試驗比較,結果從試驗數據中證實:由凹緯彎入機生產的布匹經過生產后,成品的緯彎會比坯布原有的緯彎增大,而如果由凸緯彎入機生產的布匹經過生產后,成品的緯彎會比坯布原有的緯彎減小。這說明了加裝彎輥整緯裝置后,緯彎的修正方向是與布匹的前進方向相反的,布匹在生產前進時,中間的緯紗前進阻力明顯增大,而兩邊的緯紗前進阻力比中間小,因此就得出了布匹在燒毛入機時緯彎凸出來的一頭先入比緯彎凹下去的一頭先入經后整理后的效果要好的結果。試驗數據如下表: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