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輕漿起毛
1.上漿偏小
(1)由于調漿濃度偏低或蒸汽冷凝水多,使漿液稀釋。
(2)用漿時間過長,漿料不斷分解,黏度下降。
(3)漿液面不穩定,主要是浮球等液位控制失靈,溢流板漏漿及漿泵作用不良。
(4)漿液起泡沫。 <
(5)壓漿力過大。
(6)開慢車時間長,壓漿輥調壓作用不正常。
2.表面上漿。浸透不足
(1)漿液溫度過低,浸透作用不足。
(2)浸沒輥太高,浸漿長度不夠。
(3)預壓漿輥壓力不夠,對于一些較難吸漿的經紗品種,應加強預壓作用。
(4)漿液分解不夠,或者漿液配方中缺乏浸透作用的助劑。
(5)壓漿輥使用過久,未進行修磨。
3.回潮偏大。漿膜不堅韌
(1)蒸汽壓力忽高忽低。
(2)冷凝水太多,烘筒排水不暢,烘效不足。
(3)車速過高,車速未與測濕儀聯合自控。
(4)測濕儀有故障。
(5)烘房氣罩排氣風機出現故障。
四、張力不勻
1.經軸并合張力不勻
(1)經軸制動帶松緊不一致。
(2)制動汽缸皮碗破損、漏氣。
(3)壓縮空氣管或接頭漏氣。
2.雙漿槽紗片張力不一致
(1)雙漿槽紗片退繞張力不一致。
(2)雙漿槽紗片喂入張力不一致。
(3)兩組預烘烘筒溫度有差異,烘燥紗線熱縮性不一致。
(4)兩組預烘烘筒鏈條張力調節裝置氣壓不一致。
(5)雙漿槽壓漿力有差異,造成壓出回潮率不一致。
3.分絞張力偏小
機后的張力不勻,必然影響到干分絞區開口不一致和松緊不勻。分絞張力偏小,則會增加不勻。分絞張力適當增大,可以減少這種不勻性。
4.卷繞張力和壓紗輥壓力偏小
從實際運轉中可以看到,機后的張力不勻,分絞區的張力不勻,都會帶給紗片卷入漿軸中,生產粗厚織物的紗片時尤其明顯。通常必須增加卷繞張力和壓紗輥壓力,來減小相對差異。特別是借緊卷繞、重加壓來提高漿軸的平整度,使織造送經時,避免漿軸不平整而造成的松經和經縮。張力和壓力偏小主要因為設定值偏小。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