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洗性:全自動縮水率試驗機,家用洗滌劑1g/L,40℃水洗30min[2]43,水洗5次,測試水洗后織物的手感、親水性和回彈性.
回彈性:參照GB/T3819-1997《紡織品織物折痕回復性的測定,回復角法》測定5經5緯,求折皺回復角平均值(經+緯).
2結果與討論
2.1色變
根據CIE1976L*、a*、b*總色差值與牢度級別的關系可知,△E≤0.2,色差為5級,△E≤0.8,色差為4~5級.從表2可以看出,氨基硅油整理后的織物色變最小;聚醚硅油整理后織物的色變最大;而LBMS、HTS整理后織物的色變較小.產生色變的原因比較復雜,除了人們普遍認為的氨基被氧化變色外,染料被氧化、乳化劑的增溶效應及高溫時纖維結構被破壞等也是產生色變的重要原因.染色織物在高溫定形時,染料分子活動加劇,部分結合不牢固的染料會脫離纖維熱遷移或升華,染料在向外層(包括織物表面和空氣中)擴散時若沒有受到阻礙,織物最后的色澤將主要體現為表層染料的色光;若受到阻礙(硅油成膜),發生熱遷移的染料將在織物表面聚集,最后的色澤較為復雜,一方面表面染料濃度增加,另一方面硅油膜改變了光線的折射率,加上氨基在高溫情況下被氧化等,使織物的顏色變深變暗.[7]由于氨基硅油覆蓋在纖維表面并形成一層疏水性的薄膜,防止染料與溶液接觸而溶解,有一定固色作用,減少了染料的脫落,起到了減少色變的效果.
.jpg)
2.2白度
從表3可以看出,整理后織物白度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聚醚硅油不含有氨基,不存在氨基被氧化而產生發色基團,其白度下降最小;氨基硅油則與之相反,其白度下降較大;LBMS和HTS采用了特殊的結構設計,其酰胺基或季銨鹽基具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經整理的織物抗黃變性強,白度下降較小.
.jpg)
2.3落色性
根據工廠實際生產情況,在織物批量生產過程中,若織物落色嚴重會造成工作液穩定性變差,容易粘輥,同時也會造成布面沾污,產生色差以及造成工作液難以重復利用,因此考察織物的落色性能.
從表4可以看出,黑色棉布經不同整理劑浸漬后,整理液的吸光度都有所增大,尤以氨基硅油的吸光度最大,其余3種相差不大,可能原因是氨基硅油中的乳化劑有增溶作用;黑色滌綸布浸漬液中,氨基硅油浸漬液的吸光度最小,其余3種相差不大,可能原因是分散染料上染滌綸后,織物溫度降低,纖維分子鏈段停止運動,自由容積縮小,染料以范德華力和氫鍵作用力與纖維發生固著,而分子質量小又具有強極性基的氨基硅油容易滲透到纖維內部,在高溫下與纖維或自身發生反應封閉了自由容積,增加了染料脫落的物理阻力,從而降低落色率.
.jpg)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