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理
目前比較成熟的防蚊蟲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對環境中的蚊子進行驅避或殺滅的方法,但這種方法效果不持久且氣霧劑所釋放出的藥劑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傷害,故不適合經常使用。
另一種方法就是對經常與人體接觸的紡織品進行加工整理,使之具有耐久的防蚊蟲效果。這種方法經過長時間的生產實踐已被證明有良好的防蚊蟲效果,且耐水洗,對人體無毒害等副作用。
2 防蚊蟲整理劑
防蚊蟲整理是用含有各種蚊蟲驅避劑和殺蟲劑的微膠囊等處理織物,在特定的溫度、時間等工藝條件下,通過粘合劑等讓微膠囊與纖維結合在一起,在纖維表面形成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機溶劑的驅蚊藥膜。這種藥膜能散發出蚊蠅等所厭惡的氣味,使蚊蟲等不愿在含有防蚊劑的織物上停留而逃跑,同時,蚊蟲一接觸織物,就立即被擊倒或殺滅。
2.1驅避劑
蚊蟲驅避劑按其來源可分為天然驅避劑和合成驅避劑。
(1)天然驅避劑
天然驅避劑一般以植物源驅避劑為主,來源于織物的根、莖、葉、花等,多為萜tiē類的酯類、醇類和酮類等。20世紀70年代,從植物精油中提取的萜烯成分對蚊蟲具有較強的驅避活性。從赤桉精油中分離得到一種蚊蟲驅避劑,經生物測定發現對埃及伊蚊有強烈的驅避活性。近幾年來。美國對天然源蚊蟲驅避劑進行了大量研究,尋找到兩種高驅避活性植物桑橙和假荊芥。進入21世紀以來,有人對印梀樹種子的甲醇提取物做了驅避性活性試驗,發現其對按蚊各生長期的個體都有很強的驅避活性。
天然驅避劑具有許多優點,如低毒或無毒,對皮膚不會產生灼熱感,氣味清新,使用后不會有藥物殘留,易降解,對環境無污染等,但其在驅蚊高效性和持久性方面普遍低于合成驅避劑。
(2)合成驅避劑
合成驅避劑主要包括有機酯類、芳香醇類、不飽和醛酮類、胺類和酰胺類等。1929年,驅蚊油DMP(鄰苯二甲酸二甲酯)研制成功;1937年,驅蚊酮獲得專利;1939年,驅蚊醇(2-乙基-1,3-二醇)面市。1956年,美國發現了具有優良廣譜性的驅避劑DEET。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