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一:我廠是生產印染助劑的企業、我廠有一只產品是腈綸染色用勻染劑1227,在客戶使用中經常反映有輕微色花現象。有時出現色點,不知是染色工藝操作不妥還是助劑處方不合理。我廠生產1227的化工原料是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氯化芐、平平加O、異丙醇、pH8、反應溫度70~80℃,時間2h,請指教幫助解決這一難題不勝感謝。
答:1227是一種表面活性劑,陽離子型,是一只傳統老品種,學名十二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胺。其經典處方通常是以高級(有長烷基的)叔胺與烷化劑(如氯化芐)進行季胺化反應。1227表面活性劑對腈綸纖維有親和力,在染色過程中,它能與陽離子染料產生競染而暫時被纖維吸收;當高溫沸染時,1227逐漸從纖維上脫落并讓位給陽離子染料,從而改善染料對纖維迅速上染而達到勻染目的。你廠選用的原料基本上是對的,但反應溫度可能高了一點,可控制在50℃以下,將氯化芐慢慢加入,防止放熱反應溫度驟高,一般可采用滴加法,如果沒有夾套冷卻水降溫的話,至少要在2h滴加完畢,因此你廠反應時間應適當延長。反應結束產品應為無色澄清透明溶液。另外你廠處方中加入平平加O和異丙醇不知為何?平平加O為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其濁點為60~70℃,而腈綸纖維染色需要98℃以上高溫,此時溫度已超過平平加O的濁點,而平平加O在低溫時使用可提高染料的溶解度和緩染性,但在高溫時將會與染料的疏水基結合,形成粘膠狀沉淀物使染色纖維表面產生色斑、色點。
再者,你廠生產的1227成品pH 8也不合理,因為1227勻染劑一般耐酸和硬水,但不耐堿。因此成品1227的pH值應適當調整,用醋酸和醋酸鈉調整pH值為6.5左右。另外要注意十二烷基二甲醛叔胺與氯化芐的配比。叔胺的有效成分不同,與氯化芐的配比也不同。
問二:貴刊2010年第十期中有一篇題為“染廠精練劑的快速測試”一文讀了內容很實用,但對這些測試方法與現行國家標準(GB)對比差異不大,沒有體現快速兩字的涵義。有些內容是否一定要測試為粘度測試,其測試方法也不明確。又如含量要求18%~20%、耐堿要求130 g/L NaOH,是否絕對等,不知唐教授有何評價請賜教、謝謝。
答:非常感謝你對本刊的關愛并提出寶貴而中肯的建議和意見。“染廠精練劑的快速測試”一文,是代表作者在服務的公司中作者所使用的精練劑測試方法,并不代表所有染廠(包括棉布印染,色織染紗、針織物染色、羊毛染色、成衣染色廠等)這些廠多數應用精練劑的前處理,但多種精練劑的要求與目的不同,對精練劑的測試方法也有不同。文章在摘要中就說明:根據印染廠的生產實際,結合本廠工藝特點,闡述對精練劑進行快速測試的方法。現將有關問題解答如下:
一、所謂快速測試一般與國家標準(GB)是應該有所區別的,但大多數是從標準中派生出來的。但總的原則是要求科學、合理、公正、客觀地評定助劑的各項性能。國家標準的精確度高,測試方法和計量標準都要符合國家標準。快速測試要求縮短測試時間和簡化測試方法,能在短時間內拿出結論,其精確度可能要比國家標準要差一點,但不失其實用性和代表性。因此這篇文章中的有些測試方法,作為快速測試有些欠妥。
二、關于精練劑的粘度,文章中是這樣寫的:本廠粘度的簡易測試方法是用玻璃棒萃取精練劑、離開液面后停留空中,觀察5s內滴液柱長度、一般冬天長2寸多,春秋天稍短,夏天長1寸多。這種說法不夠科學、也不客觀。滴液柱長度用何種檢測方法、玻璃棒的直徑大小等都能影響效果,再說,精練劑的粘度不能代表該精練劑的性能好壞。有些精練劑其粘度很厚、有些較稀,這是由于各助劑廠采用的化工原料有所不同。不過人們的習慣上是喜歡助劑的粘度越濃越好,十分稀薄的精練劑看上去是偷工減料生產的,其實不然,一般含溶劑或磷酸酯鹽一類原料復配的精練劑變稀。而一般用低價的無機鹽或其它物質來充數復配的,也有在復配時增加椰油烷基二乙醇胺的用量來提高粘度的就很厚。評價精練劑的好壞應該觀察其應用效果決定。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