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果膠酶前處理工藝影響因素的研究見表1.
.jpg)
由于珍珠纖維中的珍珠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各種氨基酸等.碳酸鈣在近中性條件下比較穩定,各種氨基酸在近等電點附近,即在弱酸性至中性條件下比較穩定.由表1確定液體果膠的pH值為6,活性溫度為65℃,最佳用量為1.O%(ow0.處理后織物的毛效為9.8 cm/30 min,失重率為5.9%,白度達82.3%.
2.2.2 固體果膠酶
.jpg)
從表2可知,隨著固體果膠酶用量的增加,精練效果不斷改善;超過1.5%(ow0后,精練效果提升不明顯從失重率的評定標準來看,果膠酶的處理效果較好.綜合考慮,選擇pH值為6、活性溫度為55℃、酶用量為1.O%時,處理后織物的毛效為10.2 em/30 min,失重率為6.5%,白度達73.9%.
2.2.3精練酶
精練酶前處理工藝影響因素的研究見表3
.jpg)
由表3可知,隨著酶用量的增加,織物毛效增加原因是酶用量增加,溶液中酶濃度增大,精練酶與果膠及蠟質反應速度加快,除雜效果好,毛效提高.但當酶用量>1.0%(ow1)后,毛效和失重率以及白度增加不明顯.因此,選擇精練酶用量為1.0%.
另外,<55℃時棉織物毛效隨煮練溫度的升高而快速增;55℃時,織物性能較好,處理效果最優.
當pH值較低時,酸性酶不能被完全激活,造成布面上酶處理效果不均衡;當pH值較高時,酸性酶的活性不能發揮,處理效果不理想.pH值為5時酸性酶的活性達到最大值.為使珍珠纖維中珍珠的有效成分不易流失,應盡量選擇近中性,故pH值6左右為宜.
由表1~表3可看出,3種酶有相似的處理條件比如最適pH值和最適溫度,但影響程度相異.綜合比較精練效果,精練酶效果最好(毛效12.8 cm/30 min,白度80.1%,失重率6.9%).
2.3酶處理工藝對珍珠纖維性能的影響
珍珠纖維中含5.1%的珍珠粉,其中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而氨基酸含量極少,難以測準其變化情況,因此選擇測定織物處理前后碳酸鈣含量的變化.空白樣的織物碳酸鈣含量保留率為99.8%,液體果膠酶、固體果膠酶和精練酶在最佳工藝條件下精練處理后織物碳酸鈣含量保留率均為99.0%,堿精練處理后織物碳酸鈣含量保留率為90.0%,明顯低于酶處理.所選最佳工藝對珍珠纖維/棉混紡織物上珍珠的有效成分有較好的保留效果.
2.4酶復配
酶的復配對處理效果的影響見表4.
.jpg)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