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過熱汽蒸(高溫常壓汽蒸法)法 工藝條件為170~180℃固色6~10 min,熱載體為過熱蒸汽(熱傳導系數為1. 02)。可連續生產,效率高,但由于熱處理時間短,需要加入增深促染劑以達到與壓力汽蒸相當的效果。過熱汽蒸時,若染料選擇不當,會有部分染料升華而產生白地沾污;另一方面由于溫度接近干熱,脫糊性較壓力汽蒸法差些。
③熱空氣(熱溶法)法 工藝條件為200~210℃固色1~1. 5 min,熱載體為干熱空氣(熱傳導系數為1. 00)。由于其固色效果較汽蒸法差,所以必須使用增深促染劑,并合理選擇印花糊料以獲得較理想的效果。同時,對染料的選擇也應較其它固色法更慎重,否則染料升華會造成白地沾污,降低給色量,影響色牢度。
實際生產中,一般小批量生產可采用壓力汽蒸法,大批量生產以過熱汽蒸法為宜。
(2)助劑的選用
無論采用何種固色法,分散染料都不能完全固著在滌綸纖維上,其固著率為45% ~90%,必然會產生白地沾污問題,因此有必要使用增深促染劑,以提高染料的固著率。增深促染劑含有某些能使滌綸纖維分子結構松弛的酯類化合物,可增大染料與纖維間的接觸面積,使染料具有較多的染著機會,從而提高染料的固著率。采用高溫高壓汽蒸法時,尿素是印花色漿中常用的增深促染劑,但不適用于高溫常壓汽蒸和熱溶法。
間硝基苯磺酸鈉是弱氧化劑,主要是用于防止硝基和偶氮基分散染料在高溫汽蒸中被還原而引起色變。
酒石酸是pH值穩定劑,可以防止對堿敏感的分散染料(如偶氮類分散染料)在堿性條件下分解,而不能染著滌綸。但必須控制其用量, pH值偏低,會使分散染料中某些擴散劑喪失擴散能力,含有氨基的染料還會形成銨鹽,而無法上染滌綸。其它有機酸,如乳酸、檸檬酸也可用作為pH值穩定劑。
在選用糊料方面,由于聚酯纖維是疏水性纖維,且固色汽蒸溫度高,因此要求糊料對纖維有較好的黏附力,易形成薄膜,有彈性,易于洗除。同時,糊料還要有良好的抱水性,若使用抱水性差的糊料,會產生較嚴重的滲化。一般離子型糊料,如海藻酸鈉(或酯)、醚化植物膠類較易洗除,而非離子型膠類或淀粉則較難洗除。目前常用于分散染料印花的糊料有海藻酸鈉(或酯)、刺槐豆膠和瓜耳豆膠等植物膠的衍生物,淀粉醚半乳化糊以及合成增稠糊。
1.3 涂料直接印花工藝
涂料印花在纖維上著色的原理與一般染料不同,它藉黏合劑將不溶性顏料顆粒固著在紡織品上。涂料印花工藝環保,無需水洗,隨著水性合成增稠劑的廣泛應用,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小,對織物限制小,工藝簡單,拼色方便,色光易于調整和控制,印制的花型輪廓清晰、層次分明、富有立體感,其印花的氯漂牢度和日曬牢度均優于活性染料;缺點是手感硬,深色織物摩擦牢度不理想。目前它主要用于裝飾面料、服裝面料、針織物的精細小花型,以及滌棉混紡織物的印花。
顏料(涂料色漿)是涂料印花漿中的著色組分,包括有機顏料和部分無機顏料。印花顏料要求耐日曬和耐高溫,并對酸堿穩定,一般不溶于水和有機溶劑,能耐干洗。有機顏料主要有偶氮染料、酞菁素、還原染料和金屬絡合染料;無機顏料有二氧化鈦和碳黑等。商品化的涂料色漿,是采用上述顏料與一定比例的水、保濕劑、擴散劑、勻染劑,經擴散并研磨成一定細度(顆粒直徑為0. 2~0. 5μm)的漿狀物。
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經多年努力,目前我國生產的大部分涂料分子結構中已不再含有禁用的芳香胺類組分,在涂料加工中也已逐步取消使用能釋放乙二醇和甲醛的分散劑。但要使涂料色漿完全符合Oeke-Tex標準100和Eco-label標準,還需對印花試劑和應用工藝加以選擇,尤其是APEO(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而很多國際廠商已提出不含APEO的要求。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