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防霉防腐(rot ptoofing)
在濕熱氣候條件下,紡織品含有漿料和脂肪等物質時,微生物很容易繁殖,細菌、放線霉、霉菌所分泌的酶能把纖維分解為它們的食料而造成纖維損傷。防霉防腐整理一般是在纖維素纖維織物上施加化學防霉劑,以殺死或阻止微生物生長。為了防止紡織晶在貯藏過程中霉腐,可使用對產品色澤和染色牢度都無顯著影響,對人體健康也比較安全的水楊酸等防霉劑處理。對于露天條件下使用的纖維素纖維紡織晶,可以用比較耐水洗淋的環烷酸銅鹽類防霉劑進行浸軋處理。
6.防蛀(moth proofing)
毛織物易受蟲蛀,蛀蟲的幼蟲在生長的過程中是以毛纖維為食料的。最早的防蛀方法是在貯藏毛織物時放人樟腦或萘,利用它們升華產生的氣體驅除蛀蟲,防蟲效力不高,且不持久。染整生產中最常用的防蛀整理是對毛織物進行化學處理,毒死蛀蟲,或使羊毛纖維結構產生變化,不再是蛀蟲的食糧,從而達到防蛀目的?,F常用一些含氯的有機化合物為防蛀劑。其優點是五色無臭,對毛織物有針對性,比較耐洗又無損于毛織物的風格和服用性能,使用方便,對人體安全性高。
7.阻燃(flame—retardaning)
紡織品經過某些化學晶處理后遇火不易燃燒或一燃即熄,這種處理過程稱為阻燃整理。紡織品的燃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它們的易燃性除了纖維的化學組成以外還和織物結構以及織物上染料等物質的性質有關。阻燃劑通常為含有磷、氮、氯、溴、銻、硼等元素的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是:改變纖維著火時的反應過程,在燃燒條件下生成具有強烈脫水性的物質,使纖維碳化而不易產生可燃的揮發性物質,從而阻止火焰的蔓延。阻燃劑分解產生不可燃氣體,從而稀釋可燃性氣體并起遮蔽空氣作用或抑制火焰的燃燒。阻燃劑或其分解物熔融覆蓋在纖維亡起遮蔽作用,使纖維不易燃燒或阻止碳化纖維繼續氧化。
8.涂層(coating)
在織物表面涂覆或粘合一層高聚物材料,使其具有獨特的外觀或功能的工藝過程稱之為涂層整理。經涂層整理的織物無論在質感還是性能方面往往給人以新材料之感。涂布的高聚物稱為涂層劑(或漿),而粘合的高聚物稱為薄膜。涂層整理的代表織物有防羽絨、防水透濕、遮光絕熱、阻燃、導電以及仿皮革等織物。
各種纖維材料的性質和織物用途不同,相應的整理工藝也不同。其原則是發揮優點,改善缺點,從而達到織物所需的風格。例如,棉、麻織物為了增加光澤,減少織物的縮水率,保持服裝的尺寸穩定性并防止起皺現象,織物可進行防縮、抗皺整理。蠶絲織物由于其絲纖維具有悅目的天然光澤和纖細、柔軟、光滑的手感,可謂是纖維中的皇后,為了防止在整理過程中破壞其本身所具有的優良品質,通常以改善其易起皺等性能為主,另外由于絲纖維比較嬌柔,在進行染加工時特別注意使用適度的機械化學強度為宜。在眾多的織物中,沒有比毛織物更依賴于后整理加工了,毛織物的整理除了采用改善其易氈縮和蟲蛀等性能的防氈縮和防蛀外,常通過整理獲得各種風格和品質的織物,如粗紡毛織物中的紋面織物、呢面織物和絨面織物等。相應的整理工藝有洗呢、煮呢、縮絨、起毛、剪毛、蒸呢、壓呢等。粘膠纖維織物主要改善其易起皺、縮水率大的性能。而合成纖維織物在改善其熱收縮性和吸濕透氣性的同時,可利用纖維的熱收縮性對織物進行軋紋等整理。此外,除常用的整理之外,各類織物可根據特殊的外觀風格和功能要求的需要,選擇相應的整理工藝。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