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圖5 可以看出,加入PCDL 的聚丙烯酸酯的晶型發生了改變,其衍射峰的強度和面積均大于未加入PCDL 的聚丙烯酸酯.說明光亮型聚丙烯酸酯分子結構較規整,連續碳鏈較長,成膜時較易產生定向結晶,其結晶程度和結晶度均高于普通的聚丙烯酸酯,故光亮型聚丙烯酸酯的光亮性能、機械性能較為突出.[2] 。
2.2 影響聚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主要因素
2.2.1乳化劑
乳化劑的種類和用量是決定乳液聚合、乳液儲存穩定性和乳液最終性能的關鍵因素.陰離子乳化劑的乳化能力較強,其離子特性更易分散于水中,因而乳液粒徑小,但耐電解質穩定性差.非離子乳化劑對pH變化不敏感,比較穩定,但是乳化能力不及陰離子乳化劑,聚合過程中易生成凝聚物.將陰離子和非離子乳化劑復配使用,比單用其中一種的乳化效果要好.在本文中陰離子乳化劑選用十二烷基硫酸鈉,非離子乳化劑使用Span80.乳化劑用量占單體總質量的4%,其中十二烷基硫酸鈉和Span80 的質量比為1∶3 時乳化效果較好.
.jpg)
2.2.2引發劑用量由表
1 可知,引發劑用量較少時,乳液體系獲得自由基的概率較低,參加反應的有效乳膠微粒數目較少,聚合速率小,轉化率較低,可能造成反應不完全,殘留單體較多,乳液氣味重,乳液的儲存穩定性能差.隨著引發劑用量的增多,乳液的聚合速率及單體的轉化率都增加.引發劑用量過大時,由于形成的自由基過多,聚合速率過快,反應熱不能及時排出,易產生暴聚.由表可看出,引發劑的最佳用量為0.5%,此時轉化率較高,乳液的性能較穩定.
2.2.3
聚碳酸酯二元醇用量
.jpg)
由表2 可知,當w(PCDL)=18%時,膜的軟硬程度最佳,不發粘,且光亮度較為理想.可能原因是光亮型聚丙烯酸酯中的聚碳酸酯二元醇分子結構規整,成膜時易產生定向結晶,且膜平整光滑,故光亮、機械性能都較好.[5].
2.2.4
合成中間體A 的反應溫度
.jpg)
不同溫度下反應生成的中間體紅外光譜見圖6.烯丙基縮水甘油醚與聚碳酸酯二元醇反應后,烯丙基縮水甘油醚中 由圖6 可以看出,在90 ℃下1 107.24 cm-1處的飽和仲醇
的伸縮振動吸收峰較明顯;聚碳酸酯二元醇中的伯醇 與烯丙基縮水甘油醚反應后生成醚鍵,1 224.59 cm-1處醚鍵的伸縮振動吸收峰較強,表明聚碳酸酯二元醇與烯丙基縮水甘油醚在90 ℃的反應轉化率較高.
2.3 經涂
.jpg)
由表3 可以看出,光亮型聚丙烯酸酯膜較普通的聚丙烯酸酯膜的亮度和反射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經光亮型聚丙烯酸酯涂層整理的織物斷裂強度較高,可能是因為光亮型聚丙烯酸酯的結晶結構排列規整,光澤性能較好,聚碳酸酯鏈段在拉伸取向過程中會產生應力取向,使得光亮型聚丙烯酸酯涂層膜有較好的力學性能.
3 結論
(1)光亮型聚丙烯酸酯的優化合成工藝:中間體A反應溫度為90 ℃,聚碳酸酯二元醇、乳化劑和引發劑用量分別為18%、4%和0.5%(對單體總質量),制備的光亮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穩定,成膜性能好,經其涂層整理的織物具有較好的光亮性能.
(2)經光亮型聚丙烯酸酯涂層整理過的棉和滌綸織物的亮度和反射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與普通的聚丙烯酸酯膜相比,光亮型聚丙烯酸酯膜的力學性能有所改善.
<<上一頁[1][2][3]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