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麻從公元前一世紀到上個世紀后半葉,一直是人們廣泛種植的農作物,這種一年生草本植物的韌皮纖維也是最早用作紡織纖維的品種之一,它可作為纖維產品、服裝、繩索、船帆、油脂、紙張及醫療用品的原材料,但從傳統意義上講,大麻一直被當作一種用來制造繩索的纖維,直到近年改善大麻纖維細度的工藝得到了發展,大麻的服用舒適性才真正被發掘出來,大麻紡織在開發研究過程中跨越了麻紡、毛紡、絹紡、棉紡織的界限,成為一種綜合紡織技術,其中以棉紡織技術為主生產的大麻紡織品的比重越來越大,值得棉紡織行業進一步做適應性研究。
我國大麻資源豐富,主要產區有:山東、山西、安徽、河南、河北、甘肅、云南、四川、黑龍江等省。
1 六安大麻的及應用現狀
六安大麻種植歷史悠久,其主要品種有寒麻(又稱魁麻)、火麻等。六安大麻是六安淠河流域特殊地理環境生長的大麻品種,六安市淠河沖積帶,水豐土沃,氣候宜于大麻生長,故六安大麻具有株高、無分叉、皮厚纖維長、纖維拉力大等特點,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六安大麻條桿長,麻皮長度一般在2.8m以上,不低于2m。六安大麻色澤柔和,麻皮呈黃白色,顏色一塊,無病斑、蟲斑,根部無麻骨、無霉爛。回潮率不超過12%。 六安大麻大麻酚含量低、纖維質量好、含膠量低。六安市淠河流域由于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土質特殊,加之千年以來的種植經驗,無環境污染,相比而言六安大麻具有麻皮薄、膠質含量低、易于脫膠的特點。是各種麻制品和大麻服裝面料的最佳選擇材料。
六安大麻以蘇埠大麻為代表。六安市蘇埠鎮自唐代以來即盛產大麻,聞名于世,經久不衰。據建于雍正三年的徽州會館碑文記載:“蘇家埠是姜、茶、麻、竹木、瓜果之第。白滸圩、韓擺渡、蘇家埠、八里灘等素為產麻之區,行青島、營口,通日、俄諸國。”歷史上,外地客商為了在蘇埠取得經營主動權,先后建有“陜西會館”、“山西會館”、“湖北會館”、“徽州會館”、“旌德會館”等。
[1][2][3][4][5][6][7]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