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麻纖維脫膠的主要工藝還以化學脫膠為主,但此方法會對纖維造成一定的損傷。而且麻化學脫膠廢水色度深(大于4000倍)、堿性強(pH值高達13),有機成份復雜、濃度高、水質波動大,是一種較難處理的有機廢水。
從環境保護角度考慮,酶法及微生物法脫膠法極有發展前途。麻脫膠是一個復雜的生物發酵過程,麻纖維脫膠的工藝實質上是提取麻纖維的過程,在中國,麻原莖脫膠多采用漚麻的方式進行。
一般麻原料廠在露天設置一定數量的漚麻池,將選好的麻原莖裝入池中,然后注入水,利用麻莖和水中存在的微生物的自然作用,產生果膠酶等酶類。膠雜質中所包含的果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大分子之間具有廣泛的聯系,相互間形成網絡體系,其間不排除產生共價鍵連接。
果膠酶中包含有果膠甲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裂解酶、原果膠酶等多種組分,用其處理原麻后,果膠大分子鏈斷裂,膠雜質復合體結構松散,從而使果膠類物質部分水解。
傳統的漚麻脫膠方法最大的缺點是脫膠周期長,打成麻纖維后質量不穩定;而采用生物酶脫膠的方式對大麻所含果膠質進行處理,再用較稀的氫氧化鈉溶液煮練,則可得到較好的紡織用大麻纖維。
大麻的脫膠方式有多種,雨露麻和水漚麻的原麻在收割后就進行自然生物脫膠,而六安大麻(魁麻)為干剝麻,原麻為未經任何脫膠處理的干麻皮,因此針對不同的原麻的脫膠技術也有很大的差異,在所有化學、生化、生物、物理方式的脫膠技術中,以化學技術為最簡單成熟;以生物技術為最復雜、最環保;而物理方式以汽爆制備大麻纖維技術為代表,但還處在進一步研究過程中。從理論上講,汽爆制備大麻纖維技術與生物化學技術有機結合,將能實現大麻在纖維狀態下進行可控脫膠,同時處理后的麻纖維柔軟、蓬松,大大地提高了麻類纖維的紡紗支數,可紡性和染色性能均較傳統工藝為高。
5六安大麻的紡織應用技術
六安大麻只有廣泛應用在紡織服裝及家紡產業上,才可以實現其高附加值。大麻的紡織技術包括紡紗技術、織造技術、染整技術及后整理技術等。其中紡紗技術較為復雜,下面重點介紹大麻紡紗技術。
5.1大麻纖維的紡紗技術
大麻紡織應用的首要關口是脫膠,最復雜的是紡紗技術,根據紡織品的用途要設計生產不同粗細、不同組分的大麻純紡紗、混紡紗。大麻纖維歷史上一直用于制繩,所以并沒有專門的大麻紡織設備,在開發大麻紡織產品的過程中,根據工藝纖維狀況可借用成熟的亞麻紡紗工藝設備、黃麻紡紗設備、絹紡工藝設備、毛紡工藝設備及棉紡工藝設備進行生產,紡制大麻濕紡紗、大麻干紡紗及大麻與絲、毛、棉的短紡混紡紗,但技術還不夠成熟,還有許多需要研究改進的地方。下面介紹幾種可使用的大麻純紡、混紡的工藝路線。
5.1.1長麻濕紡工藝路線
(雨露麻、水漚麻)打成麻 →加濕養生 →分束 →櫛梳→ 養生→ 成條→ 并條(五道) → 粗紗→粗紗煮漂→濕紡細紗 →烘干→絡筒→打包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