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倍捻工藝
半精紡紗線一般是以股線作為最后成品,其捻度分布的均勻性對成紗質量與外觀均有一定影響,故要采取絡紗一并紗一倍捻的制線工藝,對單紗捻度及合股捻度的合理分配十分重要。為了改善半精紡紗線的抗起球性能和手感,制定單紗與股線的工藝原則是單紗捻度略小,在不增加緯斜的情況下可適當提高股線捻度。同時要盡量減少并紗張力差異和倍捻機的錠速差異,提高股線捻度分布的均勻l生。
3 半精紡紡紗過程中的毛羽問題及解決措施由于半精紡使用的原料長度要比精紡的短許多,而梳理又不及精紡的充分,因此同樣長度的紗線中,半精紡纖維的頭端多,紗線中纖維的頭端外露就成了毛羽。因此,毛羽問題成為半精紡的一大技術難點,本文主要探討半精紡的毛羽問題。
3.1原料及前紡工藝產生毛羽的原因纖維性能和前紡工藝對紗線毛羽的形成有一定影響:纖維越長,細度越細,成紗毛羽就越少如果前紡各工序工藝配置不當也會造成紗線毛羽的形成。而真正的毛羽最先是在細紗機上產生的,在后道工序加工過程中,其它工序還會使毛羽數增加,毛羽長度變長。
3.2細紗工序產生毛羽的原因細紗加捻三角區(qū)是產生毛羽的重要部位。紡紗三角區(qū)既產生毛羽還產生飛花,據統(tǒng)計,其產生的飛花約占整個細紗車間飛花的85%,造成的毛羽數也很多。此處毛羽的形成有三種情況:
(1)經牽伸后從前羅拉鉗口送出的扁平纖維叢在加捻三角區(qū)受加捻作用包卷成紗時,未受加捻力矩控制的頭端自由纖維(尾端處在前鉗口須條中,而頭端從須條中分離出來的纖維),不能卷入紗體而露在外面形成毛羽。
(2)在張力的作用下,距紗軸中心不同距離的纖維受到的向心壓力大小不同,而在紗條內外層問發(fā)生反復的內外轉,在轉移過程中被擠出紗體的纖維端,由于向心力難于再控制纖維,而留在紗表面形成的毛羽。
(3)纖維的前端受傳遞來的捻度控制,而尾端在脫離前羅拉鉗口但尚未被較大的捻度控制的瞬間,受纖維撓曲剛度的作用被彈出紗體而形成毛羽。
3.3后紡工序產生毛羽的原因后紡工序產生毛羽的原因主要是各種紗路經過的機件對紗線的摩擦所產生的。其中,絡筒是大量產生紗線毛羽的關鍵工序,一般增加的毛羽數要超過一倍。
3.4半精紡減少毛羽的措施
(1)選配原料時,應按照成紗對毛羽的要求,控制好纖維的細度、長度、整齊度及短絨率,為減少成紗毛羽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