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許多昆蟲如蚊、蠅等會通過對人進行叮咬,或污染食物向人類傳播疾病。在亞洲、非洲和美洲,每年因蚊蟲叮咬而感染瘧疾死亡的人數超過100萬,嚴重影響著人們的健康。防蚊蟲紡織品即是對這類昆蟲進行趨避或殺滅的一種衛生防護用紡織品。近年來紡織品防蟲整理在國內外逐漸引起重視,并取得了較為迅速的發展。
1 防蚊蟲紡織品的生產方法
1.1 防蟲整理
防蟲整理就是應用蚊蟲趨避劑或殺蟲劑等防蟲整理劑對紡織品進行特殊整理的加工,其加工方法主要有3種:第1種是用驅避劑乳液或溶液浸漬衣服而成;第2種是先將驅避劑乳液或溶液浸漬衣服,再用高分子化合物進行表面處理,使生成的膜將驅避劑“封”在織物纖維上;第3種是先將驅避劑進行微囊化處理制成微囊防蚊劑,然后借助于微囊固著劑或其他交鏈劑使微囊防蚊劑牢固地附著在織物纖維上。第1種方法很有效,但不耐水洗或雨水沖淋;后兩種方法不僅很有效,且具有耐洗性能。此外,微囊型的織物防蚊整理劑還能與柔軟等后整理劑同浴使用,既方便又經濟。
1.2 防蟲纖維開發
防蚊纖維是最先由日本開發的一種可以防蚊子等蟲叮咬的纖維。此類纖維主要是通過在化學纖維生產過程中混入一部分殺蟲劑的主要成分而制得的。目前日本住友化學株式會社生產的OLESET聚乙烯單絲防蟲纖維已經世界衛生組織認證,可用于制作防止瘧疾的防蟲蚊帳。其主要生產方法是在高密度聚乙烯纖維噴絲過程中加入氯菊酯母粒,氯菊酯用量占高密度聚乙烯纖維用量的2%。由于聚乙烯樹脂內部分子間的空隙較大,纖維中的氯菊酯會逐漸從內向外遷移,覆蓋在纖維表面;因此,纖維經洗滌或其他類似原因表面的藥物會脫落。但在太陽下晾曬4 h左右,纖維表面就會滲出足夠的藥物。將纖維織成0.4 mm×0.4 mm的網孔布,在使用過程中昆蟲接觸到纖維上的藥物便會被藥滅[1]。
2 常用防蟲整理劑
理想的防蚊整理劑應滿足防蟲效果耐久性好安全無害,不易產生抗藥性,且不影響織物原有的各種性能[2]。目前主要的防蚊蟲整理劑有驅避型和殺滅型兩類。驅避劑按來源分可分為合成和天然型兩種[3-5]。
2.1 天然趨避劑
天然驅避劑主要是植物源的驅避劑,是從一些具有防蟲特性的植物根、莖、葉、花中提取出的有效防蟲成分,多為萜類的酯類、醇類和酮類等物。20世紀7年代,從植物精油中提取的萜烯成分對蚊蟲具有較強的驅避活性;從赤桉精油中分離得到的一種蚊蟲驅避劑,經生物測定發現對埃及伊蚊有強烈的驅避活性。近年來美國對天然源蚊蟲驅避劑進行了大量研究,尋找到兩種高驅避活性植物桑橙和假荊芥。進入21世紀以來,有人對印楝樹種子的甲醇提取物做了驅避性活性試驗,發現其對蚊蟲各生長期個體都有很強的驅避活性。
[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