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經編無縫服裝的工藝與編織實現技巧,分別從無縫服裝的生產設備,理論基礎,工藝軟件操作等關鍵知識入手進行分析和探討,并以某T恤為例對經編無縫服裝上機編織操作進行了詳細的介紹,為經編無縫服裝的生產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指導。
關鍵詞:雙針床;經編;無縫服裝;設計,工藝
當今,“周身無縫”的概念早已漫布全球,國內外無縫市場空前繁榮。但是一般無縫服裝多以緯編無縫內衣為主,原料單一,款式簡單,無法滿足消費者更高層次的要求。隨著經編無縫工藝技術的產生和不斷完善,其先進的生產設備,便捷的工藝軟件,嚴謹的編織程序,使得無縫服裝無論是精致細膩的圖案還是豐富多變的款式均能順利實現,為其提供了更寬廣的設計空間。因而,唯有準確掌握無縫服裝的工藝并進行不斷地探索,才能形成優質,美觀,高檔的服飾新寵。
1無縫服裝的生產設備
1.1 無縫服裝常用機型配置
經編無縫成形產品一般在雙針床拉舍爾賈卡經編機上進行編織,其中生產無縫服裝大部分是RDPJ系列。此系列中的各機型按配有不同的導紗梳櫛,分別為RDPJ 6/2、RDPJ 4/2。目前,新型雙針床賈卡經編機RDPJ6/2是生產經編無縫服裝的常用機型,有兩個針床,6把梳櫛。4把地梳,兩把Piezo控制的賈卡梳[1]。RDPJ6/2上采用組合式花盤,每半把賈卡移位梳櫛可以單獨傳動,其橫移非常精確,只要采用一簡單的變化程序就可完成從滿置機號到半置機號變換。通常,單色無縫服裝選用24機號,兩把分離賈卡合成滿機號,雙色無縫服裝通常選用8機號或12機號,雙賈卡梳櫛單獨傳動而形成更加豐富的雙色提花。
2無縫服裝的工藝基礎
2.1 無縫織物的組織結構
2.1.1基本組織
在使用RDPJ6/2經編機編織無縫服裝時,前后針床分別只用一把地梳GB2、GB5做編鏈,JB3中導紗針絕大多數在前針床上墊紗,JB4中導紗針絕大多數在后針床上墊紗,分別形成服裝
GB2:1-0-0-0/0-1-1-1//
GB5:0-0-0-1/1-1-1-0//。
JB3:1-0-1-1/1-2-1-1//
JB4:1-1-1-2/1-1-1-0//。
復雜豐富的花紋主體組織效應是通過賈卡提花針JB3和JB4偏移形成的?;緣|紗時,形成薄組織;在奇數橫列偏移,形成網孔組織;在偶數橫列進行偏移,形成厚組織。根據這個提花原理,可以在服裝主體部位設計出各種靈動別致的花紋樣式。
2.1.2 特殊組織
經編無縫服裝的主體前、后片大身是由賈卡基本組織形成的,而其獨一無二的“無縫”結構則由一定的特殊組織來實現。通常是由個別幾枚導紗針兼在前后針床上墊紗,通過賈卡針偏移形成連接組織、縫合組織和分割組織。
2.2 軟件應用
應用WKCAD4.0軟件系統可以快速準確地進行工藝設計。該系統定義薄組織為4號綠色和8號藍色,厚組織為1號紅色,網孔組織為12號白色,側面薄組織和厚組織間連接為6號紫色和15號橙色,前后片縫合組織為2號黃色,分割區組織為6號紫色。其簡要步驟如下:
打開WKCAD4.0軟件,根據服裝款式和尺寸在花型參數里輸入花高、花寬、縱密、橫密等參數,并輸入梳櫛的相應墊紗數碼;
首先對服裝前片填充第一賈卡:將轉化為BPM格式的設計圖導入WKCAD4.0中轉化成意匠圖,用不同的顏色把意匠圖中不同的區域區分開來,生成多色意匠圖;對各個代表效應的色區域填充組織,對無縫服裝的側縫連接組織,肩部縫合組織,及袖口下擺的分割組織等特殊組織進行單獨填充。另外,無縫服裝的下擺處需設有幾行前后片的縫合區及分割區,縫合區的設計是方便織物進行染整后處理,分割區的設計則方便下機后兩片織物的分割。
同理,參照同樣步驟進行后片第二賈卡的填充,若前后片花型對稱或相似,可以通過整體或局部復制并水平鏡像的方法直接完成。最后要特別注意前后片連接部位的花型拼接準確,確保
WKCAD4.0軟件操作方便,圖案刻畫精細逼真,適合各種復雜服裝款式的靈活變通,為無縫服裝的織造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因而靈活掌握該軟件是無縫服裝的必備工藝基礎之一。
3經編無縫服裝的編織工藝
經編無縫服裝的上機編織過程是服裝最后成型效果的關鍵,機號原料的正確選擇,上機排版的合理設計,機上密度的分段調控,以及后整理的嚴格把握都是編織工藝不可忽視的環節。下面以一件經編無縫T恤為例詳細說明。
3.1工藝準備
(1)原料
地梳選用44dtex36f的錦綸長絲,賈卡梳選用規格為40/40的錦綸包覆紗。
(2)機器參數
機型:RDPJ6/2;機號:E24;梳櫛橫移機構:花盤凸輪;送經機構:EBC型;牽拉機構:EAC型[3];機寬為 138"(350cm)。
(3)工藝參數
送經量:GB2/GB5為2150mm/rack,GB3/GB4為2550mm/rack.
機上縱密:18橫列/cm;成品克重:110.5/m2;編織速度:500 r/min
3.2 排版設計
經編無縫服裝的優越性除了表現在其款式和提花圖案的復雜多樣,還表現在其工藝高效率,成本低投入上。通過計算進行周密排版設計后,可實現在機器的幅寬內一次同時生產多件成形的服裝,進而大大提高了無縫服裝的生產效率。同時,主體衣服之間的空隙部位可適當地插入襪子,圍巾等服裝小飾品,以避免邊角廢料的浪費使裁剪損耗幾乎為零,大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一件總花寬為828針,胸寬為612針的T恤排版計算:
機上總針數=機寬*機號=138*24=3312針
幅寬內同排服裝件數=int(機上總針數/花寬)=int(3312/828)=4件
服裝間空隙的總剩余針數=總針數-胸寬*4=3312-
每個空隙的可用針數=服裝間空隙的總剩余針數/4=864/4=216針
空隙可編織4雙直筒襪子,且每只襪子的花寬為=216/2=108針
3.3上機密度調試
與一般服裝相比,經編無縫服裝各部位具體尺寸的精確實現不僅要考慮密度與織物的組織配合,還要考慮人體各部位圍度所需的松量。在織造過程中通過EBA電子送經機構,在多速送經設置中設定多個牽拉密度部段,分別送入送經量來實現服裝的寬度變化。如在上裝腰部及下裝褲腿部圍度偏小的部位牽拉密度調大,送經量偏小,從而使織物密度變大已達到修身合體的效果。同理,上裝胸部及下裝臀部等圍度相對大的部位要求牽拉密度調小,送經量偏大,從而使織物密度變小,已達到寬松舒適的效果。最終形成具有一定外觀形狀和功能效果的成形織物。
另外,在編織過程中機器速度不宜太高,送經張力和牽拉張力的調節要平穩適當。要求在保證正常編織的條件下盡可能減小張力,以免原料紗線(如棉)強力不夠而斷紗;對于彈性較高的錦綸高彈絲,張力不可過小,張力過小時紗線之間粘連糾纏亦容易斷紗。通??梢韵日{整送經張力,使得成圈區域的紗線張力均勻且盡可能地小,再根據布面效果確定牽拉密度;避免布面出現集結或稀疏,松緊不一,尺寸不穩定等不利后果的產生。
3.4 染色后整理
從無縫服裝坯布下機到成品的染色后整理過程對成品的最終外觀效果起著重要作用,其中包括白坯檢驗→預縮預定形 →前處理→染色→后處理→烘干定形→整理→半成品檢驗→裁剪縫制→成品檢驗→整理入庫等階段。
其中預縮定型是穩定服裝尺寸的必要步驟,而染色過程中,色彩的調制,柔軟劑的用量等因素往往決定了服裝的色澤與手感。另外,對成形服裝的領口,袖口,下擺進行包邊,繃縫處理可減少其卷邊現象,保持布面光滑平整。一些花邊,絲帶,亮片珠飾的添加,又可為無縫服裝增
4 小結
經編無縫技術產生為無縫內衣業甚至整個服裝產業帶來新的契機,本文是從理論和上機實踐中學習和總結,對整個經編無縫服裝的生產編織工藝進行了初步探討,相信通過切身實踐和不斷摸索,一個合理、完整、系統的經編無縫服裝工藝研究體系將為開拓服裝行業新空間和新開發途徑作出突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蔣高明.現代經編工藝與設備[M].北京: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4:377-378;
[2] 唐敏, 蔣高明, 叢洪蓮. 雙針床提花連褲襪工藝方法研究[J]. 針織工業, 2008,(08):17-20
[3] Karl Mayer. Avantgarde and extravagant–Seamless garments produced on the RDPJ 6/2N [J].Kettenwirk Praxis,2004(2):7.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